5、淘點點/口碑外賣
誕生日期: 2013年
結果: 2015年淘點點改為口碑外賣,后者于2016年注入餓了么
失敗主因: 戰(zhàn)略搖擺+淘寶的交易體系不適用于O2O
淘點點是阿里于2013年推出的移動餐飲服務平臺,期望打造餐飲行業(yè)的“淘寶+天貓”平臺,將餐飲服務變成商品,讓買賣雙方直接交易。淘點點主要提供外賣和點菜功能,通過外賣送上門和到店消費來實現(xiàn)。通過“淘點點”還可以搜索到附近的盒飯、水果、飲料、蛋糕等外賣信息。背靠阿里的流量優(yōu)勢,淘點點一度成為餐飲O2O領域的前三甲。
但完全沿襲淘寶體系的淘點點,很快就面臨了它的進一步成長瓶頸——傳統(tǒng)餐飲店使用淘點點時,相當于自己開了一個“淘寶店”,運營管理都需要自己進行,但這并不是他們擅長的,反而增加了負擔。而餓了么、美團、百度外賣等競爭對手,則采取了餐廳更喜歡的第三方合作模式,能讓餐飲企業(yè)專注于線下店的運營質量。
而且,淘點點頻繁出現(xiàn)調整戰(zhàn)略,把掃碼點菜、訂做系統(tǒng)、排隊叫號等都挨個嘗試了個遍,但都沒有堅持做下來。另外,餐飲O2O的線下地推業(yè)務其實很重,但淘點點卻將這塊交給了代理商負責,導致了管理的松散。
基于這些原因,2015年的外賣市場正以同比340.8%的速度發(fā)展時,淘點點的市場份額卻從11.2%下降到4.73%,并且持續(xù)走低。2015年7月,淘點點APP正式被“口碑外賣”所取代。此后,口碑外賣也是做得不溫不火,最后無奈放棄。2016年,餓了么宣布,口碑平臺的外賣服務也由餓了么提供運營支撐。目前,口碑App、淘寶App和支付寶App的外賣入口,均已直接接入餓了么。
阿里通過開創(chuàng)性的淘寶與支付寶這兩大產品,很早就占據(jù)了電商領域的主導者地位。然而,重視運營的阿里,在做產品時未免也會過于重視其“效率”,而忽略產品本身。而在許多戰(zhàn)略制定上,阿里也有過非常多次搖擺不定的情況,經(jīng)常給后來的競爭者留下了很多機會。
在社交、O2O等阿里并不熟悉的領域上,阿里也難免遭遇產品的“陣亡”。自然,每個公司都有自己獨特的基因,有特定的優(yōu)勢和劣勢,BAT也不例外。而未來,隨著阿里帝國的繼續(xù)擴張,它將在更多的領域和其他公司的產品短兵相接,而這,也值得我們繼續(xù)關注。(文 秦予制圖 王躍霞、朱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