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9日,作為一個多月前在陜西啟動的“阿里巴巴年貨節(jié)”的呼應,由150多家陜西本土互聯網+企業(yè)組建的“西北狼電商生態(tài)圈”發(fā)布并啟動了《西北狼電商社群食品安全宣言》,以此拉開“西北狼年貨節(jié)”的大幕。
據《華夏時報》記者了解,從2015年末至今,西安一直彌漫著各路電商頻頻發(fā)力的硝煙,互聯網勃興之初曾一度引領潮頭的西安,也在行業(yè)沉寂十余年后首次出現大規(guī)模產業(yè)回流,在阿里、京東、蘇寧、騰訊等巨頭密集來陜布局的同時,本土電商也抱團發(fā)力加速培育自己的特色平臺。
最新數據顯示,2015年西安市電商超過15萬戶,交易總額達2100億元,比2014年的1200億元增長75%,電子商務再次成為支撐這個老城經濟的新引擎,但這個老牌互聯網發(fā)源地能否借此次電商大潮東山再起,面臨的考驗依然很多。
輝煌與沉寂
從1996年到2000年5年間,西安一直是中國互聯網業(yè)最重要的聚集地和產業(yè)高地之一。當時陜西已建成了8條向外輻射的光纜通信網,西安成為全國互聯網四大骨干節(jié)點之一,個人擁有的計算機數量、網民普及率等均位居全國前列。在此基礎上,許多重量級網站在西安誕生,例如當時影響力遠超天涯、貓撲的西陸社區(qū)、中國最早的互聯網軟件資源共享下載網站嬴政天下、國內十大旅游網站之一的中華行知網、中國鮮花速遞網站老大莎啦啦鮮花網、中國最早的電子商務網站IT價格查詢網、外貿電商鼻祖虎酷網等,當時西安的許多網站和互聯網企業(yè)都是國內相關領域的領軍者。
西安電信運營的古城熱線當時是全球優(yōu)秀百佳中文站點,58同城和趕集網尚未誕生的時候,古城熱線的二手市場頻道已經開通并交易火爆。據互聯網資深從業(yè)者回憶,1998年剛剛創(chuàng)建不久的新浪網找到了古城熱線,希望能在當時全球排名百位的古城熱線上加一個友情鏈接,以此來提高自己的知名度和點擊量,但被古城熱線直接拒絕了,“因為當時的新浪網與古城熱線根本不在一個層級,像這類找上門來的合作太多了,古城熱線想都不想直接拒絕”。
但是好景不長。在2001年前后寬帶網取代撥號上網的過程中,在種種原因促使下,當時西安大批國內標桿互聯網企業(yè)或者陸續(xù)出走,或者日漸凋零衰落甚至關閉,到2003年左右,西安互聯網的輝煌已是風光不在,此后十年一直不溫不火。
“現在西安電子商務業(yè)的整體規(guī)模仍較小,配套政策措施力度不是很大,同時部門和區(qū)縣對發(fā)展電子商務的重要意義認識不足。”西安市副市長李靖坦言。
“狼群效應”凸顯
雖有長期停滯,但第一波互聯網蓬勃發(fā)展給西安留下了深厚的電子商務基因,隨著經濟環(huán)境及格局的變化,許多潛力開始凸顯。綜合數據顯示,作為國家級電子商務示范城市和跨境貿易電子商務試點城市,西安“互聯網+”在全國城市里排名第八。
與國內電商巨頭的規(guī)?;啾龋靼脖就岭娚瘫憩F出更為犀利的“群狼效應”。作為西安本土電商發(fā)展縮影的“西北狼電商生態(tài)圈”成立運營兩年左右,其150多家成員涉足互聯網、電子商務、第三方支付、社群經濟等領域,在食品、農業(yè)等一些特產行業(yè)有不少已經闖入全國排名前三。就在1月19日,作為本土電商發(fā)力電商深度創(chuàng)新的成果,他們聯合發(fā)布了國內首個互聯網社群倡導的、面向“新興中產階級”的群體品質保障體系,相關電商賣家將被嚴格要求填寫相關產品的生產許可證編號、配料表等二十余項產品信息,以控制“三無”產品流入市場,并在出現問題時能追根溯源,國內最大的第三方檢測服務平臺—凡特網作為合作方將保障各類產品的食品安全狀況能在第一時間被檢測與測評。
據了解,西安當地政府已計劃在未來幾年支持培育2—3個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綜合性電子商務服務平臺,培育交易額超過1000億元的本土電商服務企業(yè)2—3家,超過100億元的電子商務企業(yè)10家,超過億元的電子商務企業(yè)100家。(記者 劉敏 西安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