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人心田 芳香四溢
姓名:阮芳
職務(wù):晉江法院刑一庭審判員
素描:2008年到晉江法院工作至今已經(jīng)8年,自2010年以來,審結(jié)刑事案件1070件。其中,未成年人刑事案件210件,無一超審限及質(zhì)量不合格案件。
榮譽:全省法院系統(tǒng)先進工作者、全省法院少年審判工作先進個人
福建法治報-海峽法治在線6月21日訊 “小芳姐,我回老家了,可能暫時不會去福建了。我下個月要結(jié)婚了,感覺一切都在往好的方面發(fā)展,真的很感謝你……”5月30日下午,晉江法院刑一庭法官阮芳接到的這個電話,把她的思緒拉回到了2011年12月30日。
當天,阮芳開庭審理一起搶劫案,年僅17歲的貴州男孩張羽(化名)是該案的被告人。
2010年11月23日,張羽受邀伙同一些社會青年一起搶走了古某的摩托車、手機及250元現(xiàn)金。案發(fā)后,張羽四處逃竄。

阮芳給青少年普法
“我很害怕,走到哪里都不安心,聽到警車的聲音,或者看到警察來了,我就連工錢都不要了,趕快跑。我覺得很痛苦……”逃亡數(shù)月,張羽選擇自首。
“在審理中,我看到了他向善的那一面。”阮芳說。開庭完,阮芳和張羽的母親聊了起來。聊天中得知,張羽從小父親因病去世,他一直跟著奶奶長大,作案時他剛到晉江打工不久。
“都怪我,平時沒有好好教育他。”張羽的母親一臉愧疚,并表示愿意賠償受害者的經(jīng)濟損失。
看著眼前這個難過的母親,阮芳叫來了被害人古某。“功夫在事外。”阮芳說,辦理一個案件,審理只是其中很小的一部分,事情清楚便可按法律去判。但真正讓他們內(nèi)心悔改,回歸社會才是意義所在。在阮芳的調(diào)解下,張羽的母親賠償了古某的經(jīng)濟損失,獲得了古某的諒解。綜合多方因素,張羽被法院判處緩刑。
判處緩刑后,阮芳考慮到張羽的戶籍在外地,雖舉家在晉江,但不一定會有村組織或社區(qū)組織接納他。本著教育、感化和挽救失足少年的初衷,阮芳將其送到晉江未成年人幫教基地。
“未成年人還不夠成熟,容易隨波逐流。如果我們推一步把他送到監(jiān)獄,他接受到的就是負面的東西。反之,拉一把讓他回到社會,就是另一片天地。”在化解社會矛盾的基礎(chǔ)上,盡可能給未成年被告人一個改過自新的機會,是阮芳一直的堅持。
案子結(jié)了,阮芳和張羽的故事似乎才剛開始。
“阮芳姐,您來啦。”張羽到幫教基地后,阮芳只要有到基地,便會去找他。一開始,張羽還很靦腆,話也比較少。
“在這里生活還適應(yīng)嗎?電腦印花做起來應(yīng)該不會太吃力吧?”……促膝談心中,兩個人的距離慢慢拉近。為了更好地開導(dǎo)張羽,阮芳還特地帶了心理老師來給他做心理疏導(dǎo),張羽也慢慢開朗了起來。
“小芳姐,真的多虧有你,要不然……”一次,阮芳和其他法官帶著在基地里接受緩刑幫教的未成年人到監(jiān)獄參觀后,感受到監(jiān)獄的“苦”之后,張羽轉(zhuǎn)過頭對阮芳說。
漸漸地,原先那個內(nèi)向的男孩活躍了起來,對待工作也毫不含糊,一起幫教的伙伴、管理員們紛紛贊不絕口。
為了對幫教企業(yè)里的未成年緩刑犯實現(xiàn)更好的幫教,阮芳聯(lián)系華僑大學的大學生志愿服務(wù)隊,讓大學生與幫教對象共同開展到養(yǎng)老院關(guān)愛老年人的公益活動、團隊素質(zhì)拓展、法律知識競賽等活動。“通過大學生這一素質(zhì)較高、與未成年緩刑犯年紀相仿的群體,在共同相處中與未成年緩刑犯進行思想和內(nèi)心的交流,我希望給未成年人緩刑犯的改造和成長注入更多的正能量。”阮芳說,近半個月的活動,她從頭跟到尾。
與大學生一起到敬老院,一起玩游戲,張羽感受到前所未有的歡樂,而阮芳也感覺到張羽一點一滴的變化。活動即將結(jié)束的最后一晚,他們決定舉辦一個自編自演的愛心晚會。
“我想要表演節(jié)目!”張羽自告奮勇,在得到阮芳的支持后,準備起了節(jié)目。
“幾度風雨幾度春秋,風霜雪雨搏激流,歷盡苦難癡心不改,少年壯志不言愁……”當音樂響起,張羽走上了舞臺,褪去了羞澀,自信在他的臉上盡顯。一首《少年壯志不言愁》贏得了全場的掌聲,阮芳也在第一時間為他“點贊”。
過了考察期后,張羽在南安找了份工作,開始了他的新生活。“我要努力工作,承擔起家庭的重擔。”他打電話告訴阮芳。有了深厚感情的他們,未曾中斷聯(lián)系。
“每一朵花開,都是生命的綻放。每一名失足少年,無論曾經(jīng)犯下多嚴重的錯,他們身上寄托著家庭和社會的未來,他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如果給予他們足夠的引導(dǎo)和關(guān)愛,幫助他們重新走上正道,社會就會多增加一份平安和諧。”看著走上正軌的張羽,阮芳感觸頗深。
“暖人心田,芳香四溢。”她是阮芳,迷途少年的“知心姐姐”?!?記者 林揚陽 通訊員 蔡崇謀 尤燕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