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中有一段小插曲,板材從北京走物流運到貴陽,她再從貴陽雇車拉到學校。正好遇到大雨,貨車司機走了一段山路,就不敢再往下走了,把車停在路邊就去避雨了。“沙壩小學校長方坤友擔心板材丟失,就開著私家車,在大貨車邊守了一夜,讓我很感動。”她告訴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
在設計宿舍的時候,她希望通過小細節(jié),能讓留守兒童的生活發(fā)生細微的改變。比如,當?shù)氐暮⒆硬惶v衛(wèi)生,在地上打滾是常事,于是門口裝上了一面鏡子。 “有了鏡子之后,孩子時不時照鏡子,我發(fā)現(xiàn)他們明顯變得干凈了。”她說。
有了第一次嘗試,劉佳穎摸出了套路,她在宿舍中設計淋浴間,通過洗澡改變孩子的衛(wèi)生習慣。如今,她已經設計出了2.0版本,“第一版功能比較實用,但是外形不太時尚,她把‘集裝箱式’宿舍升級為‘集裝箱式建筑’,用螺栓代替焊接點,這樣拆卸更加方便。”她說。
劉佳穎已經注冊了企業(yè),她說:“我打算把這個公益項目做成公益創(chuàng)業(yè),以社會價值為導向的非營利創(chuàng)業(yè),解決留守兒童的居住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