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8月,水上救援隊隊員在黃河搜救溺水男童
到黃河近灘玩水的市民越來越多,今年前幾個月與去年同比增加了三成。昨日,記者從市政府了解到,鄭州市將以紅十字水上義務救援隊為基礎,整合黃河漁家樂水上快艇、黃河生態(tài)區(qū)氣墊船,吸收有游泳技能的漁家樂經營人員、灘區(qū)居民等,組建黃河鄭州水上應急救援隊。
黃河暗流多,水位會從膝蓋位置突然變?yōu)?米深
近年來,到黃河灘區(qū)游玩的群眾與日俱增。特別是節(jié)假日,黃河近灘人頭攢動。據不完全統(tǒng)計,今年在黃河近灘玩水的市民比去年同期約增加30%,致使涉水安全隱患增大。
黃河河道暗流多、流路復雜多變。灘岸附近一些淺水區(qū),水面大,流速慢,水渾濁,群眾容易疏忽大意,但沙質河底往往陡坑散布,稍有不慎就可能失足跌入深坑。特別是黃河花園口景區(qū),在距離北岸30米處水下暗藏一條長約300米、寬8米深4米的深溝,游客從南向北蹚水時,水位從剛到膝蓋位置突然變?yōu)?米深,致使人員瞬間滑落溝底嗆水造成溺亡。
我市2005年成立了“鄭州市紅十字水上義務救援隊”,在水上救援方面發(fā)揮了巨大作用,但仍存在救援設備落后、人員不足、信息傳遞不夠及時等問題。
危險多發(fā)生在南裹頭、將軍壩以北等處
由于部分游玩群眾安全意識淡薄,對黃河水情認識不夠,極易造成涉水溺亡事件發(fā)生。危險多發(fā)生在每年7~9月份學生放暑假期間,位置多在南裹頭、將軍壩以北、公鐵兩用橋、馬渡下延、黃河二橋和趙口控導工程等處,事發(fā)對象以青少年居多,原因多為下河游泳、戲水、近水游玩等。
我市在沿黃重要進灘路口、易塌灘地帶,以及靠河工程等危險部位,設立永久性大型公示牌13處,每年更新、設置警示標志牌2000余處,在17個人流密集處均建設宣傳長廊,時刻提醒沿黃群眾和游人提高警惕、注意安全。
整合水上快艇壯大救援力量
昨日,記者從市政府了解到,我市以鄭州市紅十字水上義務救援隊為基礎,由鄭州黃河河務局牽頭,市海事部門及黃河生態(tài)區(qū)配合,整合黃河漁家樂水上快艇、黃河生態(tài)區(qū)氣墊船,吸收擁有一定游泳技能的漁家樂經營人員、灘區(qū)居民等,擬組建黃河鄭州水上應急救援隊。市政府將撥出專項經費,完善救援設備,組建信息網絡,培訓救援人員,力爭救援隊伍在接警、到位、施救方面發(fā)揮更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