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商務部主辦,福建海洋研究所承辦的“2016年拉美及加勒比國家海岸帶綜合管理與藍色經濟發(fā)展官員研修班”和“2016年加勒比國家漁業(yè)投資與海產品加工技術交流培訓班”,來自赤道幾內亞、巴拿馬、厄瓜多爾、秘魯、哥斯達黎加、墨西哥、烏拉圭、智利、多米尼加、古巴共10國66名官員在泉州考察學習期間,在泉州市海洋與漁業(yè)局的安排下,先后分組訪問了祥芝中心漁港,福祥恒輝船舶修造有限公司、福建鳴揚機電有限公司、石獅海峽漁文化博物館、海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飛通通訊設備有限公司。
石獅海峽漁文化博物館是由鴻山鎮(zhèn)東埔村村民自發(fā)籌建的民辦博物館,博物館展廳300多平方米,近400件的展品多為民間收集而來,還原了老漁民們進行漁業(yè)作業(yè)的場面。工作人員拿出該村制作的魚產品供學員們品嘗,赤道幾內亞學員PerpetuaTeresaBibangMbang女士興奮地說道:“我們不僅品嘗了各式各樣的魚產品,還了解了漁民文化,追本溯源,有了這種專題博物館,才能使文化更好地得以傳承。”
外國官員對海星公司用魚皮、魚鱗為原料,研究采用酶解法制取膠原肽美容口服液的生產技術大加贊賞,巴拿馬學員ZoraidaYanguezRuiz尤其表現出了特別濃厚的興趣,希望可以與海星公司開展合作,將這一技術引進自己國家。在石獅飛通通訊設備有限公司,外國官員對各種海上漁業(yè)生產定位、通訊和應急救助設備表現出了極大興趣,紛紛詢問設備的價格以及采購流程,希望在今后能有進一步合作。(記者 楊朝樓 王國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