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議設專人處理校園欺凌
童小軍認為,可以通過機制體制的建設,盡量減少欺凌事件對孩子的傷害。首先,應建立預防教育體系,形成課程。目前缺少針對孩子社會化技能的教育,包括如何進行人際交往,如何處理日常事務等。“相對于學科知識的學習,孩子社會化的發(fā)展往往更為重要。他們要了解行為處事的邊界和規(guī)則,明白哪些事情可以做,哪些些則不能。”
其次,應當設置專人處理相應事件。
“我建議可以在校園里引入社會工作者,當然也可以是其他的專門人員。”童小軍表示,將此類事件交給班主任或年級組長去處理,往往很難起到良好的效果。“專業(yè)的社工可以在保護涉欺凌的雙方不受二次傷害的前提下,了解事件詳情,并進行評估。根據(jù)評估結果,有針對性地開展工作,包括對實施欺凌行為的一方進行矯正教育,給予被欺凌一方適當?shù)陌参亢托睦碇委煹取?rdquo;同時,學校也必須讓學生、教師知道,一旦出現(xiàn)了校園欺凌現(xiàn)象,可以向專門人員尋求幫助。
這一觀點得到了孫云曉的認同。孫云曉建議,學校應建立一套應急系統(tǒng),當孩子遭遇欺凌時,可以向專人求助。同時,學校獲知出現(xiàn)欺凌事件時,可以啟動相應程序,有條理地處理相關事宜。同時,這套系統(tǒng)還應與警方進行鏈接,一旦發(fā)生涉及刑法或其他犯罪行為時,可以由警方介入,協(xié)助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