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南網(wǎng)3月30日訊 這里有傳說,楊家將在這里打了一仗,還抱得美人歸。這里有正史,鄭成功父子派人攻打,歷經(jīng)數(shù)月不得下。
“這里”說的是永春縣馬跳,外永春和內永春的分界點,晉江東溪的發(fā)源地,又是地形、氣候的分界線:馬跳內多高山峻嶺,比較寒冷;馬跳外多低丘盆地,四季如春。當?shù)厝苏f,馬跳橋上游和下游的溪中蛙聲就有顯著的區(qū)別。
歲月流逝,“馬跳”這個地名逐漸陌生。不過,這種陌生的感覺要宣告結束啦。海都記者從永春縣政府了解到,這里要建一座馬跳水庫,初步建設方案已經(jīng)出爐,爭取年底開工,周邊豐富的旅游景點資源,例如東溪大峽谷、烏髻巖、普濟寺等,將集合成旅游區(qū)域。
三岔路口的新舊馬跳橋,連接永春三個鄉(xiāng)鎮(zhèn)
楊文廣打勝仗娶老婆的地方
“要說馬跳這個地方,小時候聽老人講過最多的,就是楊家將的傳說!那時候沒電視看,這些故事聽了一遍又一遍,自然也就記住了!”家住永春縣呈祥鄉(xiāng)東溪村的陳金成,今年56歲,至今記得兒時聽故事時的激動心情:男子漢只要能打勝仗,不愁沒有老婆!
這個傳說發(fā)生在宋朝,交趾國(今越南)國王叛亂,皇帝宋仁宗任命楊宗保為平南大元帥,楊文廣為先鋒,統(tǒng)領二十萬大軍,前往征討。路過永春地界,楊文廣突然被一伙強盜包圍了,輕松打退之后,又被一群女兵攔住去路,為首的正是雪山寨大王的長女鮑飛云,年方十六,長得很漂亮。一番打斗之后,雪山寨集體投降,鮑飛云與楊文廣成親,隨夫出征。
“當時鮑飛云打不過楊文廣,騎馬就跑,從峽谷上方飛了過去;楊文廣跟在后面,也飛過去了!”陳金成說得手舞足蹈,仿佛那兩匹馬就在他眼前越過,留下了馬蹄印,“馬跳峽”由此得名,他對此深信不疑:據(jù)村里的老人說,原本峽谷兩邊,兩塊大巖石相對峙,一塊印著四個馬蹄跡,一塊印著兩個馬蹄跡,“后來修公路,就沒了,我也沒見過”。
陳金成堅信,傳說有很強的可信度,在現(xiàn)實中也能找到痕跡,例如鮑飛云是雪山寨大王的長女,當?shù)刈罡叩纳椒澹徒醒┥健?/p>
馬跳峽的烽火連天三個月
傳說給了“馬跳”一個美好的故事。當然,馬跳的地形險峻,古時作為福建南北交通的要道,是兵家必爭之地。
“從永春縣志和一些族譜都能確定,這里發(fā)生過戰(zhàn)斗。”永春縣委黨史研究室副主任林聯(lián)勇,向海都記者介紹了清朝康熙年間,發(fā)生在永春縣的“甲寅之變”,抵抗臺灣鄭氏軍隊的攤派糧餉。
領頭人叫呂華,早在順治十一年(1654年)就曾率領本鄉(xiāng)的民兵壯勇,抵抗過鄭成功的軍隊;到康熙十三年(1674年)鄭經(jīng)攻占泉州,任命的永春知縣派人征稅征糧,呂華再次不服征派,“有永春縣馬跳寨呂華,見其剝削難堪,遂殺所差,據(jù)寨。凡避科派者往投,悉收用為羽翼。(鄭)經(jīng)遣中提督中鎮(zhèn)盧仁同后鎮(zhèn)張漢相統(tǒng)兵往剿。(呂)華設險守御,不能破,傷失甚多。經(jīng)又遣左武衛(wèi)薛進思督兵合圍,未得下。”
林聯(lián)勇考證,這段《臺灣外志》所記載的戰(zhàn)斗,從1674年12月打到1675年2月,最后由鄭經(jīng)任命的知縣出面勸降,最終拿下馬跳寨,“薛進思是鄭經(jīng)最得力的兩員大將之一,鄭經(jīng)居然派他去督兵圍攻一個小小的馬跳寨,盡出精銳攻打,還久攻不下,可以說是十分失策的。同時,也側面說明了馬跳峽的地理位置,確實是一處天險”。
規(guī)劃里的水庫取名馬跳
帶著無人機,海都記者航拍了馬跳峽。從永春縣蓬壺鎮(zhèn)沿路驅車數(shù)公里,就能看到一個峽谷,穿過谷口,再上行一公里左右,就能看到一個岔路口,往右是呈祥鄉(xiāng),往左是錦斗鎮(zhèn)。
林聯(lián)勇介紹,考證現(xiàn)有的資料,永春現(xiàn)存最早的地方志是明朝嘉靖五年(1526年)的《永春縣志》,首次出現(xiàn)“馬跳”這個地名,距今已有近500年,作為“高騫橋”注釋出現(xiàn),還配了一段文字,形容當?shù)氐娘L光和居住情況,“千尋瀑布如飛練,一簇人煙似畫圖。瀑布如舊,人煙已無。”——高騫橋,正史又能追溯到南宋紹興二年即1132年,由永春著名理學家陳知柔始建,距今已近900年。
后來因建公路需要,“一夫關”、“馬蹄跡”、“古棧道”、“古橋”等古跡已經(jīng)消失,但還留有峽谷、深潭、一級電站、蝙蝠洞等景點。海都記者從永春縣政府了解到,馬跳水庫的初步建設方案已經(jīng)出爐,總庫容1200萬立方米,在“十三五”內建成投用,為蓬壺鎮(zhèn)和達埔鎮(zhèn)12萬居民提供安全的生活用水。
聽說要在這里建馬跳水庫,陳金成馬上點贊,利國利民,還能讓“馬跳”這個地名繼續(xù)存在下去。(海都記者 徐錫思 夏鵬程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