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南網(wǎng)3月12日訊 龍巖永定區(qū)撫市鎮(zhèn)村民黃達洸近半年來有點忙,他跑上海走澳門,身邊還攜帶著一件石頭“寶物”。這塊寶物是他去年在河邊偶然撿拾的一塊石頭。據(jù)他介紹,自己多方尋找專家鑒定,確定這是恐龍蛋化石,且體積大保存好而少見。
不過,昨日,龍巖市博物館館長黃祖洪表示,龍巖曾有生存恐龍的地質(zhì)條件,但之前從未發(fā)現(xiàn)過恐龍蛋,而黃達洸撿到的這顆是否是恐龍蛋化石,還需專家鑒定。
石頭呈卵形,重37.7斤
河邊散步 撿到一塊恐龍蛋?
昨日,在黃達洸家中,海都記者見到他所說的恐龍蛋化石。一眼望去,這就是一塊石頭,呈灰色卵形,但表面附有一層暗黃色的殼,還有不少的裂縫。黃達洸說,這表面一層是蛋殼,只是因為清洗脫落了不少。記者試著抱起它,可以明顯感覺到,這塊石頭,比同樣大小的一般石頭要重許多。這石頭可不輕,經(jīng)過測量,重有37.7斤,長33cm,寬23cm,高18cm。
黃達洸說,去年5月的一天,他獨自一人在家旁的撫溪河邊散步,無意間瞅見河灘上一塊蛋狀巨石,“石頭表面為暗黃色,我是畜牧獸醫(yī)專業(yè)的,對蛋形比較敏感,覺得這塊石頭有點特別,就帶回了家。”
將石頭帶回家后,黃達洸隨手將它放在家門口水龍頭底下,并沒有多在意。之后幾天,他晚上躺在床上,想起這塊石頭,似乎跟別的不一樣,便用水將石頭刷了一遍,“表面看像泥土,后來才知道是蛋殼。”黃達洸說,自己越看越覺得這塊石頭很奇怪,就懷疑這會不會是顆恐龍蛋,便立即上網(wǎng)搜索相關(guān)資料和圖片,經(jīng)過與網(wǎng)上的恐龍蛋對比,發(fā)現(xiàn)“確實很像”。
多方鑒定 有人說是有人否認(rèn)
對于這塊石頭是恐龍蛋化石的說法,起初連黃達洸的家人都不相信,“妻子曾說放家里把瓷磚都壓壞了,要不扔了吧。”為了證明自己的判斷,黃達洸開始聯(lián)系專家鑒定這塊石頭。
黃達洸畢業(yè)于福建省農(nóng)林大學(xué),他首先向母校的教授求助,看是否有相關(guān)專家能做鑒定。隨后,他聯(lián)系上一位省內(nèi)地礦局的專家,專家看了照片后覺得不是,說這么大的沒見過,而且只有一個蛋,如果是一窩還好確定。隨后老黃又找到一位四川博物館專家,但同樣遭到否定,“專家說這是膽包石(編者注:一種石頭),不是化石。”
連遭否決,黃達洸并未放棄,去年7月底,他帶著這塊石頭到了上海。他說,先后有兩位專家鑒定石頭為恐龍蛋化石,“上海一位老專家用20倍放大鏡,看到蛋殼表面還有氣孔”。7月28日,他又找到故宮博物院一專家,專家說“這是世界上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恐龍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