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南網9月29日訊 近期A+H股板塊出現(xiàn)持續(xù)的A漲H跌格局,資金在滬港通正式啟動前調倉跡象明顯。從與外資行及深港多家機構溝通的情況看,預計滬港通推出后,海外投資者對A股的興趣會大于內地投資者對港股的興趣,資金流向A股市場會較明顯,滬港通對A股的正面影響要大于對港股的正面影響。
滬港交易所日前在多個場合透露,對歐美、中東等地的全球路演發(fā)現(xiàn),海外機構對滬港通興趣強烈。海外投資者對A股的興趣更強烈的理由有三:
首先是A股更能代表中國經濟,而且估值更便宜。中國是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但海外資金對A股普遍處于低配狀態(tài),目前除了有限的QFII和RQFII渠道外,A股對于大多數(shù)海外投資者來說,仍是可望而不可即。全球絕大多數(shù)基金在其全球配置中用H股代表中國,但H股畢竟存在品種不夠全面等局限。而且,在海外投資者眼里最能代表中國經濟的銀行、保險、基建、地產等板塊,相關H股普遍較A股貴,滬港通開行后,全球基金存在用便宜的A股代替相對更貴的H股、加入稀缺品種使策略更完美的需求。
其次,欲參與北向滬股通交易的資金更多。香港是一個資金自由港,港股的投資者中超過六成來自香港之外,滬港通進一步打通了香港投資者投資A股的渠道,也就意味著進一步向全球海外投資者開放。與全球資金比,內地的資金體量顯得非常渺小。而且,滬股通額度也比港股通額度大,滬股通總額度是3000億,每日額度是130億,而港股通總額度為2500億,每日額度為105億。
最后,海外投資者衡量個股的“尺子”跟內地也不一樣。內地投資者看大盤藍籌是拿中小盤同業(yè)作比較,海外投資者看A股藍籌是拿國際同業(yè)作比較,在成長性方面得出的結論肯定不一樣。事實上,滬市相對便宜的大中盤行業(yè)龍頭股,對海外資金的吸引力非常大,尤其是軍工、醫(yī)療、消費等香港沒有或標的不豐富的板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