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大學附屬中學簡介 教育部直屬北京市重點中學
清華大學附屬中學(The High School Attached to Tsinghua University)位于美麗的清華園中,西臨著名的圓明園,是教育部直屬大學附中、北京市重點中學、國家級體育傳統(tǒng)項目學校、中國數(shù)學奧林匹克委員會“中學生數(shù)學奧林匹克培訓基地”、北京市首批示范性普通高中。
相關:清華附中工地倒塌最新消息

清華大學附屬中學歷史及教學師資概況

清華大學附屬中學位于清華園內(nèi) 系北京市重點中學
清華大學附屬中學成立于1915年,前身是成志學校;1952年,成志學校的中學部與燕京大學附屬學校中學部合并, 更名為清華大學附設中學;1958年,清華大學附設工農(nóng)速成中學并入清華大學附設中學;1960年,清華大學附設中學擴建為清華大學附屬中學;2004年8月,學校通過ISO9001質(zhì)量認證。
截至2014年12月,學校校園占地面積78800平方米,建筑面積50000余平方米;有全校教職工共近300人,其中市區(qū)學科帶頭人和骨干教師60多人,高級教師占50%以上 ;有高中教學班30個,學生1200余人,初中教學班36個,學生近1500人。
清華附中辦學歷史:
清華附中的前身是1915年創(chuàng)建的成志學校,早期成志學校只有小學及幼稚園兩部分。
1939年,成志學校隨大學南遷成為西南聯(lián)大附中的一部分。
1946年,遷回北平復校,學校分為初中、小學兩部分。
1952年,成志學校的中學部與燕京大學附屬學校中學部合并,更名為清華大學附設中學。
1951年,為把工農(nóng)干部培養(yǎng)成新型的知識分子,清華大學附設工農(nóng)速成中學建校。
1958年,清華大學附設工農(nóng)速成中學并入清華大學附設中學。
1960年,附設中學擴建為清華大學附屬中學,增設高中,成為一所完全中學。
1978年,成立清華附中二部(只有初中,招收大學部分教工子女入學)。
1984年,清華附中停止辦初中,保留高中下設的小部分初中特長教學班,清華附中二部承擔起全部清華教工子女初中階段的教育任務。
1986年,清華附中二部更名為清華大學第二附屬中學。
1994年底,清華附中與北部山區(qū)47中學手拉手共建清華附中分校(高中部)。
2002年,清華附中與深圳清華研究院、清華附小一起在深圳舉辦了清華深圳實驗學校。
2003年,成立民辦公助性質(zhì)的清華大學附屬初級中學,主要承擔大學二代子女的義務教育任務并同時向社會招生。
2004年8月,清華附中通過ISO9001質(zhì)量認證。
2009年,成立清華附中國際部。
硬件設施
截至2014年12月,學校占地面積78800平方米,建筑面積50000余平方米;有學校辦公電腦300余臺、學生機房電腦300多臺(所有電腦均百兆接入校園網(wǎng))、教室89間、生物實驗室4間、多媒體教室100余間、物理實驗室7間、化學實驗室5間、美術教室10間、舞蹈教室1間、音樂教室4間;建有教學樓、實驗樓、圖書館(藏書10余萬冊)、宿舍樓(住校生1000多人)、具有A級資質(zhì)的食堂、標準田徑運動場及各種球類運動場地。
辦學規(guī)模
截至2014年12月,學校有高中教學班30個,學生1200余人,初中教學班36個,學生近1500人。20世紀60年代,清華大學和學校開始在高中生中試辦“大學預科班”;20世紀80年代,受國家教委委托,清華大學和清華附中試辦了“高中理科試驗班”和“馬約翰體育班”;1998年,學校“一條龍”整體教育改革實驗計劃開始啟動,試辦了“一條龍”教改試驗班;2000年,學校與清華大學美術學院一起試辦“高中美術特長班”;2008年,學校招收“高中民樂特長班”。
師資力量
截至2014年12月,學校有全校教職工共近300人,其中市區(qū)學科帶頭人和骨干教師60多人,高級教師占50%以上,北京市中青年骨干教師10位,北京市學科帶頭人5位,海淀區(qū)學科帶頭人25位,海淀區(qū)骨干教師20位,海淀區(qū)班主任帶頭人1位,北京市科技園丁5位。
北京市中青年骨干教師(10位):徐海鷹、李文平、王加寧、莫振偉、李偉明、倪斯杰、胡雷、喬煒、朱培、姜興來
北京市學科帶頭人(5位):關勁松、劉慧霞、趙鴻雁、徐慧琳、韓星
海淀區(qū)學科帶頭人(25位):邱道學、邱曉云、鄒明、王麗麗、張彪、黨勝軍、徐文兵、張欽、張?zhí)K、周建軍、陳建榮、陳桂芬、李玉國、潘天俊、祁麗萍、俞家新、白建娥、郎艷、向麗、羅霞、宋薇、唐秀梅、胡軍、鞠紅、林冬梅
海淀區(qū)骨干教師(20位):陳媛媛、劉建鈺、李勁松、向永紅、張曉明、陳彥竹、何方、胡年麗、黃麗梅、林靜姿、羅雷生、王田、楊樺、李書霞、武敬泉、劉貝貝、萬軍民、高昕、江姝瓊、朱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