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炮兒”們是有過好日子的,他們還將那些好日子拍攝成了影視劇。在姜文的《陽光燦爛的日子》、葉京的電視劇《和青春有關的日子》,以及葉京導演、馮小剛監(jiān)制的電影《記得少年那首歌》中,都能看到他們對往昔的迷戀。但正如電影《老炮兒》一樣,他們所迷戀的過往只是他們神氣的時光,不僅與今天距離太遙遠,而且也與大多數人距離太遙遠。大概正是因此,葉京的《記得少年那首歌》已經拍完好久,卻也沒找到合適的時機進入院線。
每個人都有屬于自己的好時光,但每個人也都不會永遠暢享“五花馬、千金裘”的好時光,“老炮兒”們的時代自然也是要過去的。你緬懷的是別人不曾經歷的,又怎么能夠期望別人為你的緬懷去買單,更不應該為別人不買單而憤怒。
俗話說,憤怒出詩人。作為一個藝術創(chuàng)作者,憤怒是要有的,初出茅廬時敢于對經典和權威唱反調,才能有全新的創(chuàng)作。但你不能一直這么憤怒,更不應因為自己的利益沒有得到最大化而憤怒。無論是姜文還是馮小剛想要發(fā)脾氣時,不妨先冷靜清醒一下,跳出“老炮兒”的思維定式,想想自己的作品是不是有問題。
馮小剛導演的最新作品又是他熟悉的文工團生活,又是“老炮兒”們的青春故事,希望這部影片能夠大賣,免得馮導又要罵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