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很多朋友不斷在討論童子雞的故事,我最終理解了“變壞了的”童子雞。在亂世中,童子雞這樣的小人物為了糊口為了生存下來變得血肉模糊,沒有信仰沒有愛情,他對老家相好的全部印象是少年眼中女性軟軟綿綿肥肥的乳房,對小妓女全部的感情是性和生存的依賴。在那段“被浪費了的時光”中,每個個體都身不由己。我最喜歡的男演員是梁朝偉,為了他演的易先生,我特地看了張愛玲的《色戒》,里面結尾處,易先生為了前程還是殺死了放走了他的王佳芝,并用了這樣的說辭,“她臨終一定恨他。不過無毒不丈夫。不是這樣的男子漢,她也不會愛他”。和我的童子雞有點異曲同工之處,就是亂世中被辜負被犧牲的都是傻姑娘,被扭曲被摧殘的都是人性和靈魂。是《羅曼蒂克消亡史》,準確地說是童子雞,讓我意識到活著真好,讓我成為了一個堅定的反戰(zhàn)主義者,戰(zhàn)爭帶來的最恐怖的事情不是死亡,而是人性的泯滅和無可奈何的絕望。“智慧與道德都是上古和遠古的事,我們仍身處爭于氣力的今世”。
電影上映后,我每天都上網(wǎng)搜網(wǎng)友們的影評,很多網(wǎng)友說我在電影中是本色出演,憨厚癡傻、無辜單純,韓松落老師說我有一種“初戀男友的氣質”,像中學英語課本插圖里的李雷、陸濤、吉姆和湯姆,有著最端正的外貌,穿著最正常的衣服,說著最簡單明確的話語,看起來很普通。我知道你們在說我長得傻,我很enjoy這種“傻”,感謝父母給我的大眼睛,讓我和最愛的米奇有了那么點相像,我想它是真誠而充滿希望的,我相信相由心生。我也在想,如果再給我一次機會重新拍,我要不要不這么“本色出演”,要不要再多“演”一點,表現(xiàn)欲再強一些?我非常認真的思考,然后覺得如果再拍還是這樣吧,還是你們現(xiàn)在看到的樣子,這就是我心中的童子雞。在拍這個角色期間,我心里很感謝我的大學導師谷亦安老師,在畢業(yè)8年后,我第一次懷念他的表演課,在上課前他會讓全班同學跪在地上擦拭教室地板,讓所有的同學都必須光著腳上課,不分冬夏。尋找自己的聲音和氣泡,用膝蓋聽手表秒針的聲音,對,不是用心,是用膝蓋。在我剛畢業(yè)從上海來北京沒戲拍的歲月里,我抱怨過谷老師,抱怨他不教點“實用”的,一下子提升“演技”的,讓導演能一眼相中我的技能。三十歲后,我感激他,是他讓我在演戲時心里踏實,沒有雜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