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雙方爭議較大,為查明案情,承辦法官專門到事故發(fā)生現場查看了學校走廊寬度、走向并當面核查了證人證言。調查發(fā)現,當日午休時,被告小鴻趴在二樓走廊欄桿上,面向操場背對教室向操場觀望,同時右腳向后用腳尖重復作點地動作,此時原告小宇從教室出來跑步(從右到左方向,靠右奔跑)去上廁所,碰到被告小鴻的右腳后摔倒,致左手受傷。
同時經法院審理查明,該校在日常管理中注重安全教育,要求學生上下樓梯靠右走,在走廊及樓梯上不打鬧、不追逐,并與原告簽訂了《學生(幼兒)安全保證書》,事發(fā)后也及時聯系了學生家長,查看了傷情。
法院審理后認為,本案中,被告已盡到教育、管理職責,故被告學校在本案中不承擔責任。原、被告雙方之間發(fā)生碰撞是由于原告跑出教室剛好碰到被告的腳,所以,原告被撞倒摔傷是因意外而發(fā)生的事故?!吨腥A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第二十四條規(guī)定:“受害人和行為人對損害的發(fā)生都沒有過錯的,可以根據實際情況,由雙方分擔損失。”
侵權責任中的公平分擔損失的情況包括:1、無民事行為能力人造成他人損害;2、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對自己的行為暫時沒有意識或者失去控制沒有過錯,但造成他人損害;3、具體加害人不明,由可能加害的人分擔損失;4、因意外情況造成損害;5、為對方利益或者共同利益進行活動過程中受到損害。本案中,發(fā)生碰撞的原、被告均未滿十周歲,系無民事行為能力人,同時也是因意外情況造成損害,故根據侵權責任法的相關規(guī)定,可以根據實際情況,由雙方分擔損失。
原告課間休息時在較為狹窄的樓道走廊奔跑,自身未注意安全是造成事故的主要原因,原告應自擔80%的損失。被告小鴻站在走廊邊,同時有右腳點地的動作,其行為對行人的通行造成了障礙和安全隱患,且客觀上,原告靠右行走,碰到被告小鴻的腳后摔傷,被告小鴻對本次事故應承擔次要責任,由被告小鴻承擔20%的損失。鑒于被告小鴻為未成年人,法院依法判決由其法定代理人在被告小鴻對原告的賠償范圍內承擔賠償責任,賠償原告小宇8916.74元。
?。ㄔ瓨祟}:學校走廊上跑步入廁,被同學絆倒致10級傷殘,該由誰擔責?)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于詩詞盛宴中看見書香霞浦2024-05-28
閩南網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泉州在補齊養(yǎng)老事業(yè)短板,提升養(yǎng)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