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jù)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道,根據(jù)國家統(tǒng)計局發(fā)布住宅銷售價格變動情況,10月廈門新建商品住宅價格環(huán)比下跌0.5%,這是自2012年6月以來,廈門房價首次環(huán)比下跌。然而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今年11月下旬,廈門第七批保障性商品房的價格,在毫無征兆的情況下,比半年前開始配售的第六批保障型商品房價格上漲了60%。買還是不買,如今,符合條件的申請者們陷入兩難的境地。廈門保障性商品房價格為什么會突然"暴漲"呢?
郭先生,2010年大學畢業(yè)之后,戶口落在了廈門,一家人的年收入加起來6萬左右,買普通的商品房,顯然遙遙無期,聽說廈門有保障性商品房可以申請,他和愛人又燃起來希望,按照"申請家庭成員至少有2人取得本市戶籍,且至少有1人取得本市戶籍滿3年"的規(guī)定,在等待了三年之后,2013年的4月份,他終于獲得了申請資格。
廈門的保障性商品房政策,是在2009年6月1號開始實施的,指的是政府提供優(yōu)惠,限定戶型、面積和銷售價格,向廈門市無住房家庭,以出售方式提供的,具有保障性質(zhì)的政策性住房。2014年11月的這一次,已經(jīng)是第七批保障性商品房,也是最后一批出售的保障性商品房,今后,廈門的保障房將由"可租可售"改為"只租不售"。因此,這一次符合申請資格的家庭多達3000多戶。然而,數(shù)量上來了,價格也一并漲了起來,與上一批也就是2014年5月20號開始配售的保障性商品房相比,短短半年時間第七批的價格最高漲了近60%。根據(jù)廈門市人民政府2014第246號文件,五個保障性商品房小區(qū)均價最低7500元/平方米,最高達到8500元/平方米。
廈門市社會保障性住房建設與管理辦公室工作人員:這個是市政府、財政局、物價局、建設局這個共同討論后的結果。有正式文批復下來的話,這個一般來講是不會再改了。
對于郭先生和其他的申請者們來說,顯然這個價格難以接受:
郭先生:申請前幾批的價格,島外的價格是在5300,島內(nèi)的價格是在7000多。一套房算起來大概增加了20萬吧,加上貸款,可能總共就接近30萬,有些人因為漲價的事首付就付不了。
相比于郭先生,李女士一家更加為難。前幾批保障性商品房,不僅價格幾乎沒有波動,而且也一直分島內(nèi)和島外房源,如果是島內(nèi)戶口也就是在湖里和思明兩個區(qū),那么就可以申請島內(nèi)的房源,相比于島外,顯然,島內(nèi)的教育、醫(yī)療等各種資源都更好,李女士排到的第六批只有島外房源,考慮到自己的工作和孩子讀書問題,他們選擇了輪候,想看看等到第七批會不會有島內(nèi)的房源,沒想到這一次不僅房子都在島外,離島內(nèi)至少有1小時的車程,價格也漲了很多:
李女士:他說如果這一次不選,我們之前排了兩年多的號碼就視為放棄,這個事情也很糾結,因為我們當時在申請的時候我提交的報表是在2012年,當時2012年島外的房價也才7000多、8000塊錢。
就房價問題,申請者們多次與主管部門溝通,廈門市建設局在10月25號在當?shù)囟嗉颐襟w公布了這批次五個保障性商品房項目成本測算表,其中單方建設成本3956元/平方米,2014年基準地價3137元/平方米,加上資金成本和稅金,由此測算出每平方米8055元的成本。對于這個價格的核算,申請者們又是怎么看的呢?
廈門市建設與管理局住房保障辦副主任王朝暉曾對外解釋,漲價的原因,是土地漲價了、物價上漲了、人工成本也增加了。然而這個解釋,并不被申請戶接受。
王先生:因為我們會跟前面幾批對比,這個差別差在哪里,政府是要給我們一個交代的,特別是8500的價格組成,到底是包含哪些東西,上次建設局是有解釋說是包含了基準地價、人工成本還有建設成本,其實這只是一個泛泛的東西,具體說基價成本是多少、人工成本是多少。
在申請者給記者發(fā)來的一份書面材料中,以東方新城這個保障房項目來說,經(jīng)過核算,新的基準地價漲幅僅為467.2元/平方米,單方造價2225元/平方米,即使加上稅金,總成本不過4000多元,而這個數(shù)字,也符合過去五年保障性商品房的定價。廈門一位從事房地產(chǎn)行業(yè)多年的工作人員坦言,3900多的單方建設成本顯然太高:
張文彪:3900多太高了,那是豪宅的造價。
記者:豪宅的造價,普通的廈門商品房造價多少?
張文彪:如果沒有稅收,含園林景觀有個2500到3000就夠了。
另一方面,保障性商品房即使是滿五年可以出售,也要按原購房價格與屆時相應地段保障性商品房上市交易指導價格的差價的60%向政府交納土地收益等相關價款,廈門市住宅辦可以優(yōu)先回購。如今,不少申請者陸續(xù)接到了保障房項目附近的普通商品房售樓處和房地產(chǎn)中介的電話,相比起來,價格已經(jīng)不具備優(yōu)勢,此次保障房項目濱海公寓旁邊的某商品房項目工作人員:
工作人員:我們現(xiàn)在有一個平層的,3.3高一口價9999元/平,帶精裝修的。 你們買保障性住宅跟我們價格都差不多了,我們還加上精裝修。
根據(jù)國家統(tǒng)計局發(fā)布住宅銷售價格變動情況,10月廈門新建商品住宅價格環(huán)比下跌0.5%。這是自2012年6月以來,廈門房價首次環(huán)比下跌。有媒體評論就指出,廈門保障房此次"暴漲"是在樓市整體低迷的背景下,地方政府曲線救市的策略,對此廈門市建設與管理局住房保障辦副主任王朝暉表示"不作主觀判斷。" 而住房保障管理中心主任白曉東也表示,漲價原因他也不便說:
白曉東:了解的情況屬于我說的還是不屬于我說的,我就不清楚了。你要找我們局里面,要找建設局。
記者昨天多次撥打建設局辦公室電話,卻一直無人接聽。幾千戶的申請者們建了個群,大家有時候也會在里面討論,希望房價能夠回到不那么離譜的位置,即使已經(jīng)選完房,但不少人還在觀望:
申請者:我們還是會看一個價格,就是說假如這個價格還是降不下來的話,我們實在是承受不起,我們會直接選擇放棄,可能會選擇租住。
保障房給城市低收入家庭一個家,是國家三番五次下文組織建設資源來保障的惠民工程,它的價格關系到能否實現(xiàn)解決住房困難的初衷。突然通知漲價,無疑不是負責任之舉。如果一定要漲價,價格上漲之前廣泛征求意見或者提前公示成本是不是更好些呢?在上漲的房價面前,充分保證公眾的知情權,是必不可少的工作之一。期望有關部門不要著急把陽光政務的大門關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