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銘在心”紀念雕塑和4塊廈門抗日死難者名錄碑(受訪者供圖)
“我們在這里集會,為了不可忘卻的紀念……拂開歲月沉淀在歷史上的斑駁,傾聽記憶中悲壯旋律的回響。”30日,悲憤激昂的朗誦聲從廈門五通燈塔公園緩緩飄出,來自九三學社廈門市委員會的社員們共同見證著一場莊重的揭碑儀式。
在這座濱海公園的東側(cè),坐落著一座肅穆的紀念雕塑,4塊廈門抗日死難者名錄碑靜靜地圍繞在雕塑旁邊。此次揭幕的名錄碑,增加了116名新確認的死難者姓名。它們靜靜地矗立在那里,無聲訴說著一段刻骨銘心、不容忘卻的歷史記憶。
“1938年5月9日,日本海軍在廈門海域悄悄集結(jié),10日凌晨于五通一線灘頭登陸,大肆屠殺手無寸鐵的百姓。”廈門市委黨史方志室林靖告訴記者,這座紀念雕塑毗鄰當時日軍侵廈登陸地點,也靠近棄置被害軍民尸骨的“萬人坑”原址,以此紀念抗日死難者。
雕塑上鐫刻的碑文,連同基座上“萬人坑”的浮雕,將思緒拉回那段沉痛歲月……
1938年5月10日凌晨3時許,一聲刺耳的炮響劃破廈門寧靜的夜晚。早已在五通海面集結(jié)的日艦突然向廈門島沿岸各炮臺、野戰(zhàn)工事猛烈轟擊,10余架日機同步進行俯沖轟炸,沿岸炮臺幾乎被毀,官兵傷亡頗重。凌晨4時30分左右,近2000名敵軍陸戰(zhàn)隊于五通一線強行登陸,一場持續(xù)三天的慘烈戰(zhàn)斗由此拉開序幕。
當時,登陸沿岸的防御任務(wù)由守軍第3營承擔,在營長王建章的指揮下,官兵們奮勇抗擊,一度將敵軍擊退。然而,日軍憑借飛機掩護最終搶占灘頭,并迅速向一線陣地滲透。第3營全體官兵浴血奮戰(zhàn),共殺傷敵軍100余人,但因傷亡過重、彈藥即將耗盡,被迫逐次后撤,近中午時退守至二線陣地。危急時刻,第75師副師長兼廈門警備司令韓文英,率預備隊向二線陣地增援,途中遭敵機轟炸。待趕至第3營會合時已傷亡過半,韓文英腿部負傷。
日軍步步向廈門市區(qū)逼近,先后攻占江頭、蓮坂等地。守軍在市區(qū)警察、保安隊、壯丁隊的配合下竭盡全力頑強拼搏,頂住敵軍一次又一次的進攻。“彼時雙方實力懸殊,我方傷亡慘重,但在收到撤退命令前,沒有一個人想過放棄。”林靖介紹,以韓文英為代表的負傷軍官堅持不下火線,極大鼓舞了士氣。10日夜里,在漳州馳援下,守軍組織反攻,一度收復蓮坂等地,日軍被迫退至江頭。
11日,日軍發(fā)動更大規(guī)模進攻,向市區(qū)猛烈穿插,多個戰(zhàn)場陷入白熱化。把守市區(qū)的壯丁隊、義勇常備隊和警察與日軍開展激烈巷戰(zhàn),但因力量懸殊,死傷慘重。許多壯丁不甘受辱,毅然躍入海中,卻遭敵軍機槍掃射,海面上血浪翻滾,廈門街頭亦是慘不忍睹。下午6時,守軍接到撤退命令,直至深夜才陸續(xù)撤退。部分退守道路被敵軍切斷的守軍無法撤退,于是返回與敵死戰(zhàn)。
12日,日軍登陸的第三天,雖然廈門島已完全淪陷,但海軍廈門要塞守備隊仍在廈門對岸的嶼仔尾炮臺作戰(zhàn)。炮臺海軍官兵在主臺官何榮冠的指揮下,奮力抵抗,擊傷數(shù)艘敵艦。日軍出動大批轟炸機輪番轟炸,不斷向炮臺轟擊。13日夜間至14日凌晨,守衛(wèi)炮臺的海軍官兵接到撤退命令,才炸毀大炮撤離。
日軍侵占廈門后,肆意屠殺無辜百姓,暴行令人發(fā)指。據(jù)統(tǒng)計,5月10日至13日,國民黨守軍、武裝警察、保安隊、壯丁隊和市民遭受屠殺約7000人??箲?zhàn)爆發(fā)前,廈門人口超過18萬人,淪陷時驟降至1.4萬人,市區(qū)十室九空,街道七零八落。紀念碑上的文字清晰記載:“5月13日廈門淪陷。從此日寇鐵蹄蹂躪鷺島七年有余,百姓啼饑號寒,驚心忍命,度日如年。”
“為紀念在日軍暴行中遇害的先輩,直到今天,在五通、曾厝垵等地,當?shù)鼐用袢员A糁磕贽r(nóng)歷四月十一做‘日本仔祭’的習俗。”林靖說。
當目光定格在碑文的最后一個罹難者姓名上,溫暖的海風將記者的思緒拉回到這個陽光明媚的午后。公園內(nèi),游人如織,海景如畫。難以想象,在這座美麗的海島,竟發(fā)生過那般慘絕人寰的劫難。
這座名為“永銘在心”的紀念雕塑,由廈門市民捐贈興建,于2012年落成。雕塑銘文碑背面,首次鐫刻了當時已查明的廈門島和鼓浪嶼淪陷期間319名罹難平民的姓名。據(jù)悉,廈門是繼南京之后,全國第二個開展抗戰(zhàn)死難者調(diào)查、為抗戰(zhàn)死難者建立紀念雕塑并設(shè)立名錄碑的城市。2015年,廈門抗日死難者名錄碑再新增3塊石碑,鐫刻新查明的862名抗戰(zhàn)死難者的姓名。名單從本地延展到外地,從百姓擴展到軍人,從有機構(gòu)領(lǐng)導的地下抗敵組織延伸到群眾自發(fā)組建的抗敵團體。每年清明期間,無數(shù)市民、游客會自發(fā)來到這里,在紀念雕塑前靜靜佇立,緬懷逝去的同胞。
近日,廈門抗日死難者補錄碑的刻錄工作正式啟動,這也是紀念雕像落成以來,第二次開展碑文補刻。這116名新增死難者涵蓋了多個群體,地域范圍從中國本土拓展到了海外,既有在戰(zhàn)場上浴血奮戰(zhàn)的陸??杖婈囃鰧⑹?,也有在滇緬公路上壯烈殉國的廈門籍南僑機工,還有在南洋為正義捐軀的華僑烈士等。
時值中國人民抗日戰(zhàn)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zhàn)爭勝利80周年之際,名錄碑的補錄,讓更多抗戰(zhàn)死難者的名字能夠被看見、被銘記,更讓后人知曉,今日的和平是多么來之不易。正如紀念碑文所希望的:“家仇國恨,永銘莫忘;歷史慘痛,立此明心;矢志民族復興,追求世界和平;國強不受外辱,民智人類昌明。”在這片曾浸染鮮血的土地上,燈塔指引著前行的方向,豐碑承載著民族的記憶,時刻提醒著每一位中國人,銘記歷史、珍愛和平,為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不懈奮斗。(福建日報記者 林麗明 見習記者 傅韜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