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1.5億美元,是中美合拍的第一部重工業(yè)電影,張藝謀導演的電影《長城》上映以來就引起廣泛關注,關于它的討論甚至超越了電影本身。
所謂重工業(yè)電影,即電影的高概念和高科技均是世界一流水準,其中高概念電影是指核心情節(jié)高度濃縮,并利于營銷市場定位的電影。對于張藝謀來說,中國文化能通過這樣一部電影走向世界,才是《長城》最重要的意義。好萊塢工業(yè)與中國文化如何嫁接,張藝謀本人又如何看待這次“冒險”?記者對他進行了采訪。
中國文化能通過這樣一部電影走向世界,才是《長城》的意義。
借水行船,把中國文化符號適度融入大片
記者:《長城》里有很多中國文化元素,比如孔明燈、秦腔、火藥、兵法……您如何把中國元素鑲嵌進一部美國化的電影?
張藝謀:《長城》是美國人喜歡的類型,劇本的商業(yè)開發(fā)持續(xù)了7年。它的故事設定比較有意思,比如長城、饕餮、火藥、秘密部隊……很多具有中國特色的元素。我看中了這里面的空間,希望它不只是一部純粹的好萊塢大片,而是能帶來1+1的效果——好萊塢的大片模式加上中國元素,這樣我才能有創(chuàng)作激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