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獲得“授銜”的學生 王宇衡 攝
海都閩南網(wǎng)訊 “孩子們肩上怎么還扛著肩章?。窟€分著幾杠幾星,這學校還真是有創(chuàng)意啊?!弊蛱熘形绶艑W時,昆明市高新區(qū)海屯路上擠滿了身穿迷彩服的小學生們。仔細看才發(fā)現(xiàn),有的孩子肩上戴著紅色肩章,另一些孩子肩上什么都沒有。經(jīng)過打聽才知道,這些孩子是位于附近立人學校的小學生。他們介紹,戴了肩章的都是“好學生”,杠代表的是年級,1顆星是優(yōu)等生,2顆星是特優(yōu)生,3顆星是極優(yōu)生。
孩子說
好學生才能戴肩章
“哪些人才能戴肩章?”面對記者的提問,戴了肩章的孩子們顯得淡定,但沒有戴肩章的孩子則有些緊張。一名沒戴肩章的孩子說,肩章是學校發(fā)的,只有“好學生”才有。
看到記者要拍照,小家伙跑開了。而另一名肩扛“三杠一星”的孩子則站在原地,“照完了嗎?那我走了?!彼D身去追同伴。晚報記者注意到,有肩章的孩子約占一半。
校長說
幫孩子培養(yǎng)好習慣
晚報記者找到了立人學校的周校長。他介紹,“立人”是所民辦學校。去年,學校開始執(zhí)行“學生習慣考級考核指標”,并組織學校老師、家長委員會以及學生代表,在“指標”的指導下共同評定。表現(xiàn)較好的同學可以申請一星,比如一名一年級的同學申請一星成功,肩章就是一杠一星,而三年級的申請成功,就是三杠一星;有肩章的同學才有資格申請更高級別的肩章。
在校方提供的“立人學校學生行為習慣考級方案”中,記者看到,如申請一星的方案中提出按時作息、早晚認真刷牙不少于1分鐘、使用普通話、就餐先請長輩入座等具體要求。但也有幾條比較“雷人”的規(guī)定,比如“睡覺時要求側身向右,不趴著睡”;“大家動筷才能動筷”等。
而要申請更高級的肩章,要求也更具體、更高,比如“學會用深呼吸的辦法緩解緊張情緒”、“就餐完畢,向辛苦做飯的親人或餐廳工作人員微笑致謝,目光注視不少于3秒”等。
家長說
讓孩子有明顯進步
昨日,記者也隨機采訪了幾名學生家長,他們都表示知道學校的“肩章管理辦法”。并且認為學校的這些管理措施很具體。一名學生家長還表示,這種管理辦法讓他兒子有了一些明顯的進步,上一次評選肩章,兒子落選后從學校邊哭邊跑回家。從此以后好像變了一個人,學習更加努力了,最后通過自己的努力也評上了肩章。
但是,更多家長只表示尊重學校的管理,并且積極進行配合。
專家說
要警惕引起負效應
知名青少年教育專家,云南省首屆終生少先隊輔導員成就獎獲得者余允珠對此表示了擔憂,她認為,立人學校的這種做法試圖在小學生中間建立更為森嚴的等級劃分體系,并且不符合小學生的成長規(guī)律,是“綠領巾負效應的另外一種展示形式”。她認為,小學階段不應過多壓抑孩子的個性,孩子的行為只需要符合《小學生行為規(guī)范》的要求就足夠。而且也只有少先隊員才是小學生唯一應該感到驕傲的身份,其他的評選容易讓孩子產(chǎn)生價值混亂。
余允珠強調,在學業(yè)已經(jīng)非常沉重的情況下,不應該以其他的方式強加更多標準和要求,以免加重孩子們的心理負擔和人格負擔。學校應該更多把考核轉向老師、家長,更多地反思自己,而不是讓孩子每天面臨各種考核,在巨大的陰影和壓力下長大。
(姜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