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剛結束不久的泉州市2014年度防汛搶險應急綜合演練上,兩名潛水員深入水下5米深,從水底撈出一個“道具人”,讓記者產生了興趣。
這兩名潛水員,均來自南安迅捷防汛抗旱應急服務隊。作為我省率先組建的一支專業(yè)化的社會應急隊伍,迅捷共有3名擁有“國際一星級潛水員”證書的隊員。這些常年和水打交道的人,過著怎樣的生活?帶著好奇,昨日,記者對他們進行了采訪。

在泉州市2014年度防汛搶險應急綜合演練中,潛水員下水執(zhí)行任務。
冬日潛入水下5米撈船靠喝白酒暖身驅寒
28歲的楊維維,身材魁梧,四川人,來迅捷的幾年間,他不但考取了潛水員資格證書,還獲得了游泳救生員證。
猛地撲進水中,游過去,一把抓起快要沒頂?shù)男『?,三下兩下游回了岸邊……高中時在老家救過一回落水小孩的他,最后成為一個潛水員,之前他曾干過木工、電工、維修工?!八且粋€多能型的人才?!毖附葚撠熑肃嵵拒姾敛谎陲棇λ馁澷p。
去年11月,晉江干流南安桑林河段,一艘漁船沉入5米深的水底,船主找來不少水性好的人下去,把繩索套在船頭或者船尾,再用吊車將船吊出來,但都失敗了。
接到求助后,楊維維趕了過去,穿上潛水服,扎入水中。
楊維維告訴記者,一般來說,船沉入水中,要想吊上來,只能將繩索系在船頭或者船尾,如果吊中間或者兩頭系上一起吊,船身沒辦法承受水的總量,會斷掉,折為兩半。而要想成功找到船頭或者船尾位置,沒有專業(yè)的設備以及受過專業(yè)的訓練,一般人在水下很難有所作為。
幾分鐘后,借助手電筒,他成功找到了船頭,并系上繩索,成功將船吊上岸。
“冬天,水下相對較暖和?!睏罹S維說,一出水面,他就感到了刺骨的寒冷。因經費問題,他們用的潛水服不能防水,身上打濕了,在風的作用下,會感到更冷。因此,特別是冬天,從水下上來,他都會喝上一口白酒,在暖身的同時,預防長期泡在水下可能產生的風濕病等。
此外,潛水員們還要應對各種惡劣的天氣以及渾濁不堪的水體。
水下作業(yè)危險無處不在
易患風濕等職業(yè)病
在一般人看來,潛水員可以深入水底,看到另一番風景,很令人羨慕。
可楊維維和鄭志軍不這樣認為。俗話說:“行船走馬三分險?!倍鴿撍畣T在水下作業(yè),就如同在死神門前轉悠,表面平靜的水下往往暗藏一些未知的險情。
南安水庫多,水利工程設施維護是迅捷的業(yè)務之一,涵洞探測是每年都有的,他們有時要進到涵洞里面,檢查排水門蓋,有些纜索斷了,還得負責重新穿上一股新的鋼纜。而一般水庫的涵洞,洞口都不大,只能容納一個人進去,里面雖然大一些,但也存在一些不確定的因素,比如不小心被排水口產生的漩渦吸住、被斷掉的鋼索掛住等,這往往都是致命的。幸好,受過專業(yè)訓練的他們,懂得怎樣按規(guī)范作業(yè)。
他們潛水作業(yè)時,一套潛水服重達20多斤,為了保證潛入水底,他們還需在身上綁上4-6個鉛塊,每個鉛塊重5斤。這樣,全身差不多負重50斤,加之水下阻力大,每移動一步,都要消耗很多體力。因此,潛水員一般都要求身材魁梧,體力好。
在水下作業(yè)完成后,浮上水面也很有講究,不然也會遇險,甚至付出生命的代價。鄭志軍說,在8米深的水底,必須緩慢浮出水面,上浮的速度不能超過呼吸時產生的氣泡到達水面的速度,否則很容易因為壓力的驟然加大,導致口吐鮮血,甚至喪命。
鄭志軍表示,潛水員表面上看起來很酷,但作業(yè)時可能遇到的危險,也是常人難以想象的。潛水員一般都有風濕、減壓病等職業(yè)病。
既然這么危險,為什么還要堅持?鄭志軍的回答很簡單:“我們是職業(yè)潛水員、救援隊員,這就是我們的工作?!彼f,選擇了這個職業(yè),就應該干好,為南安防汛搶險救援貢獻一份力量。(記者 宋海林 文 陳明哲 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