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導演憑借文藝片拿獎后就開始用名演員拍大片,張大磊則認為無論有名與否,“合適就行”。而拍了多久文藝片,就被問了多久“是否會轉(zhuǎn)戰(zhàn)商業(yè)片”的王小帥表示,自己已經(jīng)無法思考這個問題了,最重要的是保持自己的動物性和直覺,“現(xiàn)在都說不忘初心,其實很雞湯,被期待的越多,還原的初心就會越少。我們做電影的想要找回這些非常難,趁我們還沒有麻木,還有很多想要做的東西的時候,為什么不去做呢?電影越來越市場,能堅持自己這點事情的人會越來越少,我不會去改變。”
 對于現(xiàn)在越來越多年輕人想要踏入電影這個熱門行當?shù)内厔?,王小帥給出了自己的建議:“年輕一定是力量,但不見得都能獲得正路上的成功,電影與其他很多行業(yè)都是一樣的,就是看作品,你的心氣無論有多高也還是要看作品。大磊是現(xiàn)在拿出了《八月》這個作品,他可能5歲就想說要拍電影,但也只是說說而已。”
 雖然被稱為第六代導演領軍人物之一,王小帥卻很反感這種“一概而論”,“誰拍一部電影,就說誰是第幾代,是很偷懶的。文化的傳承應該去推崇個人的東西,而不是一代一代的東西,這樣才是真正的豐富。像張大磊就是張大磊,不屬于任何一代,也不是第七代。我之所以來,就是想把大磊這種正確做電影的方式傳遞給更多人,中國電影要有耐心等這樣的好作品。”(見習記者 陸乙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