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納孩子的小情緒
案例:8歲的小董最近不愿意去學校,每天一到要上學的時候就哭哭啼啼,媽媽對他的這一反應極為不解,在和老師溝通后才得知,原來是因為小董上課時經(jīng)常講話,被老師喊到講臺上罰站了一節(jié)課。而六年級的小濤也很煩惱,因為自己的觀點總是不被老師認同而產(chǎn)生了厭學情緒,家長為此很煩惱。
“俗話說,‘孩子的臉,六月的天,說變就變’。”陳昌海老師表示,孩子的情緒不易控制,情緒表達較少有掩飾性,沖動、脆弱,喜歡老師就喜歡老師上的課程,不喜歡就不喜歡一切。對此,陳昌海老師建議家長們要學會接受孩子的這份情感,允許孩子表達真實的情緒,給孩子一個發(fā)泄情緒的空間。
在對孩子的情緒管理方面,陳昌海老師表示,當一個孩子遇到某件事的時候,往往會涉及到情緒、行為、認知三個方面的反應。對于孩子來說,首先需要被關注的是情緒,情緒平靜了之后,有的是時間來講道理,找方法。
情緒是一個人在經(jīng)歷事情時的真正感受,孩子的基本情緒如生氣、害怕、傷心等感受都是當下直接的反應,是天然而且真實的。也許是由于文化等多種因素,父母們往往最不能接受負面情緒,甚至是著急地去否定孩子的負面情緒。久而久之,孩子會覺得父母根本不懂自己。這樣的孩子長大之后,極有可能不會告訴父母自己的心里話,最終導致雙方溝通不暢。
陳昌海老師建議,家長對待孩子的情緒,最好的辦法是接納。接納不是贊同,而是關注到、意識到、覺察到對方的情緒,從而使自己有一個更寬的視覺面對問題、解決問題。孩子往往對能夠接納他情緒的家長或老師產(chǎn)生好感和信任,并愿意與他們溝通,也愿意與他們配合,聽他們的話。就是說,接納了孩子情緒,孩子就會信任你,喜歡你,并向你敞開心扉,只有這樣你才能有效地和他做進一步的溝通,才有利于深入解決問題。
彭銀 本報記者 羅海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