燒錢項目二:暑期班
除了出國游學這個大頭,報班也成了暑假花銷的另一大開支。在某自媒體一項《你家孩子暑期消費總額是多少?》的調(diào)查中,選擇5000元到10000元占52%,10000元到20000元占25%,20000元到30000元占9%,30000元以上占13%。
毋庸置疑,參與這個選擇題的家長都給孩子報了數(shù)量不等的暑期班。暑期班又分兩種,以體育、藝術(shù)特長為主的興趣班和以語、數(shù)、外等學科知識為主的輔導班。游泳、羽毛球、籃球、乒乓球、網(wǎng)球、舞蹈、畫畫、鋼琴……有的是平時上著暑假繼續(xù),有的是暑假突擊學習一項技能,時間都得連續(xù)半個月左右。而這些班只要隨便上兩三個下來,基本上就達到5000元了。
其他五花八門的暑期班還有領(lǐng)袖氣質(zhì)培訓班、皇家馬術(shù)、兒童高爾夫、名師教國學等,這些聽上去就貴氣的班價格當然也貴氣,都以萬計。這與富裕起來的一部分中產(chǎn)階級想提煉孩子的修養(yǎng)有關(guān),但是否能有相應收獲,則因人而異。
雖然一半以上的家長選擇了5000元到10000元這一“最低檔”,但更多人表示懷疑,那些月收入不到5000元、10000元的家庭怎么辦?我家孩子暑假就沒花到5000元,我是不是對不起孩子?
家住北京的梁女士給孩子暑假報了八個班,除了語、數(shù)、外,還有跆拳道、羽毛球、繪畫、鋼琴、小提琴。當然,像語、數(shù)、外,是之前就在學,暑假有集訓課,當然不能缺。其他興趣課也不是同時上,但總體上無縫鏈接,保證孩子每天上午下午都有地方去,剛好下班后去接。
梁女士說,不是因為有錢,而是實在是家里沒人照看孩子,如果是請阿姨來看著,人工費同樣要五六千,還不如讓孩子在各個班里呆著,也許還能有所收獲,但相應付出的各類支出就是過萬元。
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儲朝暉告訴國事直通車,補習班的熱銷與家長“彎道超車”的心理直接相關(guān),很多家長把孩子暑假安排得滿滿的,希望孩子利用假期多學一點,走在其他孩子前面,這其實是教育的功利心理,但在中國當前環(huán)境下一時很難改變。
孩子究竟該怎樣過暑假?
“孩子究竟該怎樣過暑假”在20年前似乎不是一個問題。面對動輒價格不菲的暑假,很多“80后”、“90后”懷念自己吃著冰棍、在家看著《西游記》、出門瘋玩的童年。而現(xiàn)在,小區(qū)里很少見到傻玩瘋玩的孩子。
梁女士說,自己小時候放假了,姥姥家、奶奶家溜一圈,家里看電視、打游戲,臨到快開學才狂補作業(yè),進而惆悵“下一個寒假什么時候來啊”。而她的女兒常常問她:“什么時候開學啊,我都迫不及待想上學了。”
其實,每年夏天幾乎都能見到海外游學、各種主題的天價夏令營、暑期班的報道,這其中固然有媒體周期性新聞熱點,也不乏相關(guān)營銷機構(gòu)等幕后推手。
儲朝暉提醒,家長應對此理性看待,對于選擇多少錢的出游、報班,則應量力而行。對孩子來說,家長的愛和時間上的付出比金錢的付出更重要。但現(xiàn)在的情況恰恰反過來。家長竭盡所能給孩子提供最好的物質(zhì)生活,卻沒有時間陪孩子。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是好事,但讓孩子過一個有意義的暑假,決不等于花了多少錢。”儲朝暉說,真正有意義的暑假是讓孩子能自己支配時間去做自己喜歡的事情。而現(xiàn)在的孩子選擇的余地越來越小,這值得深思。
或許,家長們應該問問自己的孩子:“你想過一個怎樣的暑假?”(馬海燕)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于詩詞盛宴中看見書香霞浦2024-05-28
閩南網(wǎng)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xiàn)泉州在補齊養(yǎng)老事業(yè)短板,提升養(yǎng)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