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冬雨說,在北京,像她一樣隨手修補車牌、維護共享單車的人并不少,他們有一個共同的稱號——單車獵人。他們狩獵的對象就是那些遭受破壞或違停的單車,“解救”的過程,被稱為“打獵”。這些人來自各行各業(yè),有大學生、教師、公務員,自發(fā)守護著共享單車。
李冬雨在北京街頭為被劃掉多位數字的共享單車補牌。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 李想/攝
在檢察院工作的楊楠也是單車獵人之一,已為20多輛共享單車補牌。今年2月,她解救了第一輛共享單車。此后,就停不下來了。一天晚上10點,她還在和一輛小黃車較勁,最終花了20多分鐘,讓一輛小黃車重獲新生。
兩個月來,楊楠也總結了一套辦法,“猜數字也是有技巧的,如果能隱約看到橫杠,這個數字可能是5、7;如果是橢圓形,可能就是0、3、8、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