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4日上午10點,臨江鎮(zhèn)機關干部來到蔡家曜墓前,舉行祭奠少年英模蔡家曜的活動。
高灘村干部先講解蔡家曜的英雄事跡。
臨江機關干部們一起為蔡家曜的墓地清除雜草。默哀一分鐘后,全體人員來到蔡家曜的墓前敬獻鮮花。
活動當天,蔡家曜的叔公蔡教林也來到了現(xiàn)場。
同學落水8歲少年英勇救人
2008年6月30日,蔡家曜和同學谷一(化名)來到臨江河邊玩耍,一不小心,谷一掉入河中,蔡家曜趕緊跳入水中去救谷一。由于河水太急,兩人都被沖走,等到大人趕來救人時,只救起谷一,年僅8歲的蔡家曜卻沒有被救上來。
蔡教林到現(xiàn)在都還記得當時的場景,當天是蔡家曜領通知書的日子,蔡家曜的爺爺在家弄了好吃的等他回家吃飯,沒想到等來的卻是蔡家曜的噩耗。
為了不睹物思人,蔡家曜的長輩們都很少來蔡家曜的墓地。
“可憐了家曜,他當時才8歲,沒得好多力氣,啷個想到去救人嘛,你看,反而個人還死了。”
要講究策略鼓勵見義智為
新版《中小學生守則》早已進入中小學校。但是“見義勇為,敢于斗爭,對違反社會公德的行為要進行勸阻,發(fā)現(xiàn)違法犯罪行為及時報告”一則沒有出現(xiàn)在新版《守則》中。
臨江政府一工作人員說,見義勇為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但是未成年人是社會的特殊群體,他們在心智和身體發(fā)育方面還很不健全,在他人遇有危險的時候,他們難以及時對自己直接采取救援行動將會產(chǎn)生何種效果和結(jié)果作出準確的預見和判斷。
在這種情況下,他們的挺身而出就好比拿雞蛋碰石頭,舍身而救不了人,卻給家庭和社會帶來永遠難以彌補的創(chuàng)傷和損失。
中小學生是未成年人,行為和思維都不成熟,不應鼓勵他們因見義勇為導致自己陷入危險境地,應鼓勵見義智為。
見義智為就是在能力范圍內(nèi)有策略地解決。比如,當中小學生見到有人遇險事件時,可以報警或找成年人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