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3日,永安市大湖鎮(zhèn)大湖和坑源所有閩師遺址業(yè)主與大湖中學簽字的協(xié)議加蓋了村委會公章,至此,大湖初級中學建立閩師遺址德育基地的工作獲得了業(yè)主授權。
抗日戰(zhàn)爭時期,1939年初,因省會福州遭日本飛機瘋狂轟炸,省府遷到永安,省立師范(簡稱閩師)遷到永安文廟。5月9日,永安文廟被日寇飛機轟炸,閩師遂于次日遷到大湖,利用當地10多座祠堂及民房辦學,開展抗日救國工作。1942年改稱省立永安師范,直至日本投降后的1946年2月,才遷回永安文廟。今年是“七七事變”爆發(fā)80周年,7月7日本報刊發(fā)《閩師之源抗戰(zhàn)學堂——尋訪省立師范在永安大湖辦學的遺址》一文,8月4日刊登《永安大湖又發(fā)現省立師范抗戰(zhàn)標語遺址》,呼吁保護閩師遺址,引起了有識人士的關注。
新學期一開學,永安市大湖初級中學新任校長廖昌展就提出將閩師抗戰(zhàn)遺址納入學校教育教學工作。在他支持下,筆者利用相關資料,編成多媒體課件《福建省立師范抗戰(zhàn)遺址追憶》,先后給全校班級60多位學生代表及七年級所有學生開了講座。10月中旬,大湖中學校領導實地調查了大湖村和坑源村19處閩師遺址遺跡,為建立學校德育教育基地摸底。
期間,經熱心村民提供線索,還發(fā)現了坑源村邦佐公房、余慶堂等兩處閩師教室遺址。永安市博物館館長羅旌灌將早年閩師學生和老師賴華編捐獻給博物館的其父賴章云所著《存存詩稿》復印了一本給筆者。原永安市文體局主任科員鄧國旺也熱心向筆者介紹可能贊助修繕閩師遺址的朋友。
11月7日,大湖中學印發(fā)了《關于建立德育基地的實施方案》,決定將省立師范學校抗戰(zhàn)遺址、福建石林4A級風景名勝區(qū)、青少年社會實踐基地、烈士墓、敬老院作為德育基地。
目前,大湖初級中學建立閩師遺址德育基地的工作已獲得了業(yè)主授權,部分遺址業(yè)主已自行清理、修繕。(賴應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