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南網(wǎng)1月6日訊 在永春縣城西菜市場里,背街的一棟民房下,兩間店鋪靜靜地敞開大門。這家店鋪的招牌有點不同,一條簡單又醒目的橫幅上寫著,“泉州圓夢·公益超市”。昨天上午,雨淅瀝瀝地下著,超市里的顧客沒幾個,5名穿著藍色馬甲的志愿者們卻忙得不可開交。
這是一家由“泉州圓夢義工服務中心”永春分隊組織志愿者自發(fā)創(chuàng)辦的公益超市。超市有80多平方米大,是由志愿者免費提供的店鋪。超市貨架上的商品,有的是愛心人士捐贈的,有的則是志愿者先賒賬添置的,超市的收入將全部用于幫助當?shù)乩щy學生。
志愿者紛紛來幫忙做銷售員
店鋪是志愿者捐的
昨天上午,在店里忙碌的永春分隊隊長張巧,甩了甩手臂笑著說:“寫快遞單寫得手都酸了。”她瘦小的個子,一頭短發(fā),干練簡約。沒聊幾句,她的手機不斷響起,都是跟公益超市有關。
超市門口,擺放著二十多箱永春蘆柑,是一早上志愿者們幫忙裝箱打包的,將通過快遞送貨上門。張巧介紹,兩周前,志愿者們下鄉(xiāng)走訪時,在達埔鎮(zhèn)烏石村一戶貧困戶家里,看到堆滿屋的蘆柑,既多汁又很甜,卻運不出蜿蜒曲折的山路,沒有好銷路。志愿者們回來后,決定依托即將開業(yè)的公益超市,同時通過微信傳播,為困難家庭義賣蘆柑。
公益超市,是今年元旦正式開業(yè)的。超市沒有過多裝修,三排貨架上整齊擺放著食用油、醬油、飲料、零食、大米、洗發(fā)水等生活物品。貨架上還設有愛心專柜,為殘疾、低保等人群提供成本價物品??块T一側是收銀柜臺,掃碼計價。另外,超市里還有義賣專柜,物品是由愛心人士捐贈的。
愛心超市的店鋪是志愿者老王捐出來的,他一分店租都不收。商品則是志愿者從供銷商處先借來的,“到公益超市買東西,就是為公益出一份力。”張巧說,超市里的售價,不高于市場價,除去成本外,純收入都將用于幫助當?shù)乩щy學生。
單靠零售依舊杯水車薪
“我們不能總讓別人捐款,單靠捐款的公益道路無法走遠。”張巧覺得,創(chuàng)辦公益超市,是公益團隊自我“造血”的一種方式。
從去年7月,永春分隊志愿者每一次走訪幫扶困難戶,愛心款都是志愿者和愛心人士捐的。張巧介紹,100元、200元地捐,對一個普通家庭來說,也不是小數(shù),“但長期靠捐款助人,公益道路難走遠”。
上個月初,在泉州首次志愿者骨干培訓班上(本報曾作報道),大多數(shù)公益團隊都反映出公益發(fā)展瓶頸,最大的問題就是資金問題。創(chuàng)辦這家公益超市,是志愿者們兩個月前的一個想法。讓市民在購買用品的同時,也為公益出一份力量。
在籌備公益超市的兩個月里,志愿者四處選址,最后還是老王捐出自家的兩間店鋪,由志愿者捐錢添置貨架、收銀機,以先進貨后付款的方式,購來商品,盡量零開支,先把超市布置起來。
開業(yè)以來,不少熱心志愿者來捧場,元旦當天,就有近4000元的營業(yè)額,但是第二天營業(yè)額700多元,第三天只有300元。幾天下來,營業(yè)額就沒有開張那天多了。“單靠零售肯定是杯水車薪,我們也在想其他方式,擴大超市的銷售。”張巧說,他們正在努力爭取一些有需要的企業(yè),能從公益超市批量購買糧油物品。對于超市的收支,公益團隊將嚴格堅持公開透明,并網(wǎng)上公示,歡迎大家來監(jiān)督。
如今,第一家公益超市總算順利開張了,第二家公益超市已經(jīng)設點在永春石鼓鎮(zhèn),正在籌備中。(海都記者 林莉莉 田米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