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伸閱讀
邵逸夫平均每年捐獻1億多元 用于內(nèi)地公益“逸夫樓”遍布全國
“逸夫樓”泉州就有13座
安溪逸夫?qū)嶒炐W
據(jù)泉州晚報消息,邵逸夫平均每年捐獻1億多元用于內(nèi)地公益,以邵逸夫的名字命名的教學樓、圖書館、科技館及其他文化藝術(shù)機構(gòu)、醫(yī)療機構(gòu)遍布全國各地……
泉州究竟有多少“逸夫樓”?根據(jù)記者多方了解不完全統(tǒng)計,泉州有13座“逸夫樓”,遍布全市大部分縣(市、區(qū))。接受捐贈的學校有中小學,也有師范類院校,時間跨度從1992年至2008年,捐贈總額約660萬港元。
在安溪鳳城筆架山下,藍溪人工湖畔,有一座安溪逸夫?qū)嶒炐W,占地面積近萬平方米、建筑面積4200平方米,教學樓整潔美觀,富有現(xiàn)代氣息。這所學校于1994年創(chuàng)辦,總投資100多萬元人民幣,當時邵逸夫先生捐贈50萬港元,學校感念他的善行,遂以逸夫先生的名字作為校名。據(jù)該校蔡校長介紹,逸夫先生的捐款是由教育部門安排的,學校跟他沒有直接的接觸,但是師生仍會銘記他。“沒有他,就沒有安溪逸夫?qū)嶒炐W。”
在鯉城區(qū)通政中心小學北校區(qū),有一座五層高的逸夫教學樓,可容納1700多個學生在里面上課。這座樓原來是泉州幼兒師范高等??茖W校的教學樓,后來由于該校搬遷,舊校區(qū)作為通政中心小學的辦學場所?!斑@座樓是上世紀90年代初逸夫先生參與捐建的,當時是學校第一幢高層教學樓?!比萦讕煾邔|h政辦公室陳主任告訴記者,該校舊址在平水廟,“文革”期間曾一度停辦,1978年復(fù)辦,迎來了新的發(fā)展,但校舍一直很緊張。上世紀80年代,學校自籌資金建設(shè)了一幢五層樓的學生公寓,上世紀90年代,逸夫先生捐贈200萬港元,加上學校自籌部分資金,建設(shè)了逸夫教學樓,使學校的辦學條件得到大大改善。
除了這兩座逸夫樓,我市不少地方都有“逸夫樓”。如洛江萬安中學,泉港圭峰中學、寨后小學,惠安螺陽村下小學、惠安縣八二三實驗小學,晉江安海橋頭中心小學,南安洪瀨葵山小學,永春實驗小學、蘇坑蒿溪小學,德化三中、美湖中心小學等。這些“逸夫樓”有的是教學樓,有的是綜合樓,大都由逸夫先生捐贈部分資金,學校自籌部分資金建成。這些“逸夫樓”大都保存完好并發(fā)揮重要作用,不少還成為學校的標志性建筑。
記者了解到,從1991年至2012年,邵逸夫先生共向我省191所學校分批捐贈了約1.357億港元,他在福建的“逸夫樓”總建筑面積超過50萬平方米。其中,廈門大學逸夫樓、福州大學逸夫樓都是1991年捐建的,分獲邵逸夫先生500萬元港元和300萬港元的捐贈。2012年,邵逸夫先生還捐贈廈門理工學院500萬港元用以建設(shè)逸夫工程訓(xùn)練中心,并捐500萬港元給武夷學院建設(shè)逸夫圖書館。邵逸夫先生的善行,為福建人民津津樂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