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南網(wǎng)5月20日訊(閩南網(wǎng)記者 陳玉玲 通訊員 鄭柳婷 任雨祥 文/圖)20日,中國閩臺緣博物館召開“藏品征集捐贈座談交流會”。兩岸收藏愛好者、姓氏宗親、工藝美術(shù)大師、非遺傳承人等30多人帶著擬捐贈給該館的藏品實物資料600多件出席。
座談會上,兩岸藏家結(jié)合各自專業(yè)知識和業(yè)務(wù)領(lǐng)域,圍繞探討中國閩臺緣博物館藏品征集捐贈重點和方向、擴展藏品征集捐贈線索和渠道的主題,對完善博物館藏品品類和形成具有閩臺區(qū)域特色的藏品體系提出建議,暢談創(chuàng)新征集捐贈渠道和線索的實踐構(gòu)想,同時也分享了發(fā)現(xiàn)珍貴文物藏品的背后故事?,F(xiàn)場還聘任了一批“博物館之友”。
座談會現(xiàn)場
擬捐贈的一眾珍貴的藏品實物資料中,有不少是臺灣收藏家洪明章帶來的兩岸家書。洪明章說,近年來,中國閩臺緣博物館一直在做“兩岸家書”的征集與研究,用自己的力量為兩岸和平做著最基礎(chǔ)、最扎實的工作,他也愿為之“添磚加瓦”。
在《閩臺緣》基本陳列展中,有一尊“清髹金彩繪木雕祖宗像”,是來自臺中的王薰瑜于2010年捐贈的。再次見到該藏品,王薰瑜驚喜地表示,閩臺緣博物館一直在為兩岸交流、合作牽線搭橋,她和團隊將繼續(xù)為其作更多力所能及的貢獻。
“我給自己取了中文名李嘉,因為我很喜歡中國文化。”同行的意大利藏家Alberto說,家鄉(xiāng)威尼斯的馬可·波羅曾經(jīng)來到泉州,沒想到700多年后,她也來了。更幸運的是,她還成為中國閩臺緣博物館的第一位歐洲籍“博物館之友”。
晉江青陽蔡氏族人蔡國榮、蔡氏家廟理事長會長蔡永城帶來了民國版《青陽蔡氏族譜》,里面記錄著國民黨前民意代表蔡正元的先祖蔡有標(青陽蔡氏第二十三世)于康熙年間遷臺。
據(jù)悉,自2006年開館以來,中國閩臺緣博物館以閩臺宗教造像、木偶龜粿、兩岸譜牒、兩岸家書、閩臺工藝品等為代表的特色藏品體系正在日益成熟。藏品總數(shù)由7616件/套增至24448件/套(截至2024年12月),其中,接受社會捐贈藏品9821件/套(17692件),包括大陸民眾捐贈的3547件/套(4565件),臺灣同胞捐贈的6274件/套(13127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