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第五屆海上絲綢之路國際藝術(shù)節(jié)的重要活動之一,12月9日—12日,“絲路拾珍——第三屆海上絲綢之路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展”將在泉州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館和僑鄉(xiāng)體育館羽毛球館展出。展覽分為海絲異彩·海上絲綢之路國際非遺展、絲路對話·中國絲路沿線省市非遺展、八閩瑰寶·清新福建非遺展3個展區(qū),參展國家、境外非遺項目、世界級項目、國家級非遺項目、展陳面積均為歷屆最多。目前,布展工作有序推進,正在進行展臺、背景墻、氛圍燈等搭設(shè)工作,8日展品進場布置。
科威特蛋雕
海絲異彩·海上絲綢之路國際非遺展上,來自科威特、馬來西亞、尼泊爾、斯里蘭卡、泰國、印度、塞內(nèi)加爾、埃及、意大利、格魯吉亞、俄羅斯、羅馬尼亞、瑞典、厄瓜多爾等14個國家的20個非遺項目將進行現(xiàn)場展示。其中,有8個項目是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非遺名錄名冊項目。
泰國孔劇面具
海絲異彩 14個國家20個非遺項目精彩亮相
8個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非遺名錄名冊項目包括:意大利威尼斯玻璃珠、羅馬尼亞手工刺繡、斯里蘭卡敦巴拉編織、斯里蘭卡提線木偶、厄瓜多爾巴拿馬草帽、厄瓜多爾安第斯手工毛線編織藝術(shù)、泰國孔劇面具、泰國諾拉串珠。
絲路對話·中國絲路沿線省市非遺展上,來自絲路沿線的廣東、廣西、海南、浙江、上海、陜西、新疆、甘肅、寧夏及國內(nèi)其他省市的54個國家級非遺項目將進行現(xiàn)場展示,涵蓋石雕、木雕、刺繡等國家級傳統(tǒng)美術(shù)、傳統(tǒng)技藝類非遺,材料包括木頭、絲綢、蠶絲線、青銅、綠松石、陶瓷、銀器、銅器、鐵器、棉布、牛皮、綢緞、云錦等。
斯里蘭卡提線木偶
絲路對話 54個國家級非遺項目同臺競艷
54個國家級非遺項目包括:廣東的白沙茅龍筆制作技藝、廣彩瓷燒制技藝、石灣陶塑技藝,廣西的北海貝雕、合浦角雕,海南的黎族骨器制作技藝、海南椰雕,浙江的雞血石雕、青田石雕,上海的嘉定竹刻、海派玉雕,陜西的西秦刺繡、耀州窯,新疆的錯金銀、柳編(維吾爾族枝條編織),甘肅的西和麻紙、夜光杯雕,寧夏的賀蘭硯制作技藝、手工毯織造技藝,天津的葫蘆制作技藝、楊柳青木版年畫,河北的布糊畫、衡水內(nèi)畫,山西的永樂桃木雕刻、銀銅器制作及鎏金技藝,內(nèi)蒙古的蒙古族民間傳統(tǒng)刺繡、蒙古族皮藝,遼寧的阜新瑪瑙雕、玻珀雕刻,吉林的滿族撥云繡、滿族旗袍制作技藝,黑龍江的麥稈剪貼技藝,江蘇的東海水晶雕刻、徐州香包、蘇繡,安徽的杜氏刻銅、徽墨制作技藝、歙硯制作技藝,江西的吉州窯陶瓷燒制技藝、景德鎮(zhèn)手工制瓷技藝、蓮花打錫,山東的高密撲灰年畫、濰坊風(fēng)箏、濰坊核雕,湖北的漢繡、綠松石雕、鉛錫刻鏤技藝,重慶的蜀繡,云南的劍川木雕、納西族東巴畫、騰沖玉雕,四川的懷遠藤編,青海的熱貢藝術(shù)、土族盤繡藝術(shù)。
八閩瑰寶·清新福建非遺展遴選福建省內(nèi)代表性非遺項目42項進行展示,其中世界級非遺項目8個,同時特邀漳州、廈門和泉州的非遺項目同步舉辦閩南文化非遺展。
八閩瑰寶 42項非遺盡展清新福建魅力
42項非遺項目包括:福州的壽山石雕、軟木畫、脫胎漆器髹飾技藝,莆田的留青竹刻、木雕、錯金銀,三明的竹紙制作技藝、木活字印刷術(shù)(寧化),南平的浦城剪紙、建窯建盞燒制技藝、武夷巖茶(大紅袍)制作技藝,龍巖的雕版印刷技藝、福建農(nóng)民畫(漳平)、烏龍茶制作技藝(漳平水仙茶制作技藝),寧德的柘榮剪紙、銀飾鍛制技藝(畬族銀器鍛制技藝)、白茶制作技藝,平潭的福建貝雕(平潭)、沙畫,廈門的廈門珠繡、廈門漆線雕技藝、錫雕(同安錫雕)、珠光青瓷燒制技藝(同安汀溪)、傳統(tǒng)香制作技藝、廈門漆寶齋漆藝、福建農(nóng)民畫(同安),漳州的漳浦剪紙、印泥制作技藝(漳州八寶印泥)、漳州木偶頭雕刻技藝、東山剪瓷雕工藝、漳州水仙花雕刻技藝、漳州木版年畫、華安玉雕、漳繡技藝,泉州的德化瓷燒制技藝、惠安石雕、閩南傳統(tǒng)民居營造技藝、木偶頭雕刻(江加走木偶頭雕刻)、泉州木雕、水密隔艙(福船制造技藝)、烏龍茶制作技藝(鐵觀音制作技藝)、永春漆籃制作技藝。(記者 王金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