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南網(wǎng)12月2日訊 泉州首次志愿者骨干培訓班開班在即,參加培訓的成員想得到哪些方面的提升,又帶著什么問題去“江湖論劍”?
新聞回顧:
泉州醞釀建立公益“大數(shù)據(jù)” 破解“重復捐獻”等問題
泉州首次志愿者骨干培訓班問卷調(diào)查 公益組織兩瓶頸急需突破
昨日,海都記者采訪了部分公益團隊的負責人,了解他們的想法,并提前與部分主講老師取得聯(lián)系,獲知他們講授的重點內(nèi)容。
對于此次培訓班,作為指導單位的泉州市委文明辦方面說,泉州的志愿服務組織非常多,工作也走到全省前列。希望通過這次培訓,讓參加的各個團體能夠互相交流工作經(jīng)驗和心得體會,相互促進彼此的成長,也希望這次培訓能夠培養(yǎng)出優(yōu)秀的團隊領頭人,一起把泉州的志愿服務工作做好。
【成員困惑】
如何打消各種質(zhì)疑聲?
泉州紅十字Rh陰性血型志愿服務隊隊長林德平說,早在2002年,熊貓血的概念被廣泛認知,一部分志愿者在獻血時,得知自己是熊貓血,便有意識地互相聯(lián)結(jié)在一起,形成一個互幫互助的小群體,一開始僅有七八個人,后來發(fā)展到上百個。2006年,泉州Rh陰性血型之家QQ群成立,這也是服務隊的雛形。近幾年來,服務隊每年都組織獻血超過200人次,不僅在泉州,還到廈門、漳州、莆田、寧德等地緊急支援過。目前,他們的成員發(fā)展到超過500人,隨著隊伍壯大,服務隊的公益活動也不再局限于單一的獻血救人,正在慢慢往公益宣傳、助學助貧等方向拓展。
“應該到哪個血站獻血,才能將血送給指定的病人,需要幾個人捐獻,會不會造成浪費等,這時候就很需要有人出來統(tǒng)籌。”林德平說,他們的主要工作,就是負責統(tǒng)籌每一次緊急獻血。2013年,服務隊掛靠到泉州紅十字會后,開展各類活動顯得“名正言順”,但仍然遇到很多問題。
除了公益組織普遍存在的經(jīng)費問題外,如何面對各種質(zhì)疑,也成了一大難題,林德平舉例,前兩天安溪劉老師求肝源的事情,很多成員也爭相轉(zhuǎn)發(fā),但都被他們的管理團隊制止,要求等待統(tǒng)籌安排,“我們從家屬方面得知,肝源沒確定下來,血量需求又很大,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只能是先等等,并且通知匹配血型的志愿者,隨時做好獻血準備,但最后劉老師沒等到肝源,不幸去世,就有質(zhì)疑聲音,說是不是因為我們沒有提前備血,肝源才沒有到位”。
類似這樣的事情,讓林德平和他的管理團隊,不知道該如何更好解釋和應對,這也是他報名參加此次培訓的一大目的,“通過培訓,肯定能學到別人好的做法和經(jīng)驗,對我們今后的發(fā)展有好處,對我自己本身也是個提升”。
團隊的認同感怎么來?
今年9月,石獅祥芝美麗海岸志愿者協(xié)會正式成立。這個環(huán)保公益團隊的發(fā)起人,是六旬退休夫妻蔡加漸和陳省華。
協(xié)會的成立,最初源于兩位老人對家鄉(xiāng)海岸的一片愛。“很早以前,那片海很干凈很美,我們經(jīng)常去游泳,后來垃圾慢慢多起來。”陳省華說,去年她和老伴去海邊健身時,看著岸上又臟又臭的垃圾,就有了清理垃圾的想法,于是發(fā)動親人朋友,自發(fā)到沙灘上清理垃圾,一下子就清理好幾車。
從去年7月開始,只要有空,夫妻倆就到海灘上清理垃圾。一年來,他們的凈灘行動得到很多人的認可,目前已有100多人加入到隊伍中,分成多個小組,輪流值班,保證每天都有志愿者到海邊清理垃圾。
這次參加培訓班,陳省華想多學習一些團隊組織和認同方面的知識,一年來的凈灘行動,他們得到很多人的幫助,也有來自政府部門的支持,但還是有些人不能理解,甚至質(zhì)疑他們是為了名利而作秀,有時在動員更多人加入行動時,一些人會被誤解只是在“撿垃圾”,怕臟而不愿意加入。
“內(nèi)部問題也有,比如有的志愿者工作忙,抽不出時間來行動。”陳省華說,在引導和教育志愿者方面,除了靠個人的人格魅力和組織能力外,還需要學習很多方法,她期待這次參加培訓班,能有所收獲。
【講授內(nèi)容】
圍繞慈善法 談公益組織如何管理
作為北京致誠農(nóng)民工法律援助與研究中心項目負責人,王勝利律師此次主講的內(nèi)容,自然也和法律分不開。

王勝利將圍繞慈善法,談公益組織的法治化建設
王勝利說,雖然他沒來過泉州,對于泉州的社會組織現(xiàn)狀,甚至福建省的大致狀況,并不是很了解,但他認為,他所要帶來有關(guān)《慈善法(草案)》的內(nèi)容,是每個社會組織都亟須要吸收的知識,“作為中國慈善界的一部基本法,里頭有很多重要的、具有開創(chuàng)性的條例,學習這些內(nèi)容,對于在依法治國的大背景下,如何開展社會組織的法治化建設,具有至關(guān)重要的意義”。他將圍繞這部即將出臺的慈善法,著重講解社會組織內(nèi)部管理的法律問題,如資源管理分配、表決議事。另外,他還會結(jié)合自己做公益事業(yè)中遇到的典型案例,和泉州本土的公益組織分享。
作為王勝利的搭檔,何國科律師同樣將結(jié)合各種實踐中的案例,從如何預防外部的法律風險來開講,這對于泉州本土的公益組織來說,是十分值得學習和借鑒的。
分享臺灣經(jīng)驗 讓大家快樂做公益
“我聽過他的課,非常吸引人。”培訓班主辦方負責人林志偉說,培訓班另一講師林士杰,是位來自寶島臺灣的年輕講師,生于1979年,和其他老師不同的是,林士杰講課內(nèi)容所用的演示文檔,僅有寥寥兩三頁,而且每頁上也都沒多少字,但講課風格生動詼諧,容易產(chǎn)生共鳴。

林士杰將和大家分享臺灣一些好的經(jīng)驗和做法
昨日下午,海都記者與林士杰取得聯(lián)系。接到電話后,他很有禮貌地對這通跨越海峽的來電表示感謝,“我去過福州、寧德講過課,還到廈門的鼓浪嶼玩過,這次終于要和泉州的朋友見面”。他說,臺灣地區(qū)的志愿服務工作起步較早,此行最主要的目的是要帶著臺灣的一些好的經(jīng)驗和做法,來和泉州的朋友們分享,并且他的講課方式,會盡量活潑輕松一些,“我想帶來的理念,是做公益本身,應該是一件很好、很快樂的事情,帶著這種心情,才能真正把公益做好”。(海都記者 陳邵珣 林莉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