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南網11月13日訊 “救救我,我被關在家里,出不去。”昨日零點12分,電話里,女孩壓低著聲音說道。
浮橋派出所的張警官按照女孩提供的住址,來到泉州市區(qū)延陵社區(qū)一處民房前,一聲尖銳的女孩叫喊聲傳了出來,在深夜的街道上聽得分明。
敲門,幾分鐘后,40多歲的陳女士從門里探出頭,張警官看了一眼,恍然大悟。
在張警官的要求下,陳女士讓丈夫黃先生拿出鑰匙,打開女兒阿霞(化名)的臥室門,剛一打開,穿著露臍短T恤的阿霞就躥出來,沖向大門。
18歲的阿霞,濃妝遮住她本來面貌,鮮艷的紅唇配上粗粗的眼線,顯得臉色慘白。
黃先生眼疾手快,搶先一步堵在門口,大聲呵斥:“你還報警,根本不知道自己錯,晚上休想邁出大門一步,除非我死”。
陳女士使勁把女兒往臥室拉,女兒掙扎,五顏六色的長指甲,掐進她的手背肉里,一旁的丈夫猛地一扯,再一次將女兒關進屋里。
對于這家子,張警官并不陌生,半個月前,陳女士就曾帶著阿霞去過一趟派出所,可畢竟是家務事,他也不好多說些什么。
站在門口的夫妻倆一臉惆悵,“我知道這不能解決問題,可又能怎么辦”,陳女士低著頭,一肚子的苦衷不知從何說起——
阿霞是老大,我們還有一個兒子。讀到初二時,她就想退學,說什么反正書讀不進去,早點出來掙錢也好。
我本來不同意,可她連著一禮拜把自己反鎖在臥室里,學校老師看她這么堅決,只能同意,囑咐她要聽我的話。
看她連連點頭答應,我的心也就軟下來,托人送她去一家成衣廠打工,希望她能掌握一門技能。
沒想到,就一周,成衣廠就打來電話,說她已經兩天沒去廠里。打她電話,她說被廠里的老同事欺負,所以不想去。
聽她這么說,我就想帶她去討說法,可她怎么也不肯去,還說沒事,說什么不想得罪人。我當時還覺得她特懂事,知道為人處世的道理。
于是我們又把她送到另一家工廠,5天后工頭來電,原來她又沒去上班。我打她電話,她竟然騙我說在工廠,當場拆破后,她直接關機,一夜未歸。
我怎么也忘不了第二天看到她時,她那一臉無所謂的表情。這之后,她就經常晚上不回家,問她去哪,總說去同學家玩,打她罵她都沒用。
有一天,我故意下午提前請假回家,呆在鄰居家,等到晚上8點多,濃妝艷抹的女兒出門,便跟著她走進一家酒吧。
她和幾個男孩在一起喝酒,動作親昵,看得我心里特別難受,真的想不通,女兒怎么會變成這個樣子?
我當時很想沖上去,可為了顧及她臉面,只是拍了幾張照片發(fā)給丈夫。之后,丈夫趕過來,將她拽了回家。
丈夫把她的變化歸咎于交友不慎,于是半個月前,我們把她拉到派出所,想著讓派出所關她幾天,只要不和那些壞孩子接觸,她就能變好。
可是,民警說,阿霞沒有違法,不能關進派出所,這樣也不符合法律規(guī)定。無奈之下,這4天來,我們只好將她關進臥室,嚴禁她晚上出門。
□心理咨詢師支招
主動溝通 注意溝通方式
張警官曾和阿霞聊過幾句,問她為什么不去工廠學手藝,她的回答是:“父母總吵架,一點都不關心我,掙錢也沒什么意思”。張警官也跟她說過,父母是擔心她交友不慎,但阿霞說,她覺得一起喝酒的那些男孩,并不是父母想的壞孩子,她不開心時,和他們在一起會開心。
張警官說,因為不涉及違法犯罪,又是家務事,所以這事,只能讓他們自行協(xié)商。
“陳女士應該試著主動和孩子溝通,而且要注意溝通方式。”對于陳女士夫婦的困惑,泉州藍海浪工作室國家心理咨詢師王永梅認為,阿霞正處于叛逆期,心理發(fā)展具有成熟和幼稚、自覺和盲動等諸多矛盾并存,易產生各種心理和行為問題。父母必須超越自己的角色,從第三者角度觀察孩子的叛逆問題,有時家長還應謙卑,當個傾聽者,以不同的角度對待孩子,可適當征求孩子的意見。如果他們的意見合理或與大人的意見一致,就應以他們的意見做出決定。另外,一旦發(fā)現一種教育方式行不通時,父母應主動轉變方式,不斷試驗,不要輕易放棄孩子。(海都記者 花蕾 通訊員 何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