蒸好的榜舍龜金燦燦,吃起來糯米香中又浸透著豆沙香。
灶臺(tái)蒸熟榜舍龜 香飄海外
簸箕內(nèi)盛滿榜舍龜后,吳素華拿到灶臺(tái)上,用大火將其蒸熟?!按蠹s蒸半個(gè)小時(shí)。”因?yàn)橛貌窕鹫舫鰜淼奈兜垒^香,吳素華至今還保留著傳統(tǒng)的蒸煮手法。半小時(shí)后,原本淡黃色的榜舍龜變成了金黃色,表面被刷上一層花生油,看上去更油光閃爍,摸上去又韌又嫩,聞起來有股淡淡的糯米香。
待榜舍龜放涼,便可食用了。放在口中輕輕咬一口,表皮很有嚼勁,卻又不像普通的糯米糕會(huì)黏牙,淡淡甜味的豆沙像是粉末般入口便與糯米融合在一起,讓人滿嘴都是綠豆香。“里面的餡料還可以根據(jù)個(gè)人口味換成花生、黑豆、金橘等等?!?/P>
為什么這種由糯米做成的甜品會(huì)被稱為榜舍龜呢?據(jù)說,很早以前,閩南一帶在給長者做生日、祝長壽時(shí),都要備有一種糯米做的食品,以祈延年益壽。龜由于壽命極長,有龜年鶴壽之語。久而久之,人們便把這種食品取名為“壽龜”或簡稱為“龜”。清朝嘉慶年間,一位叫作孫榜的人在永春五里街賣糯米龜,因?yàn)槿苏?,被尊稱為“榜舍”,后來,永春人便把孫榜舍做的龜簡稱為“榜舍龜”了。
如今,永春的華僑、港澳同胞,每每返抵桑梓探親訪友,也總要飽嘗一下這難得的美食。有的臨走前,還要捎上一袋,讓沒回來的親友也共享一下家鄉(xiāng)的美味。(記者 石偉琴 戴涵琦 通訊員 姚德純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