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河南洛陽偃師龍華歡樂園內一座“大背頭彌勒金佛”引起了社會的關注。不少網友調侃質疑,并吐槽:混搭無界限。對此,龍華歡樂園發(fā)布公告,決定近期拆除這個雕塑。(5月2日中國廣播網)
連日來,這尊留著大背頭的“彌勒佛像”,引發(fā)公眾熱議。對于網友“是佛還是人”的質疑,雖然龍華歡樂園官方網站言之鑿鑿,雕像為該企業(yè)創(chuàng)始人的人物肖像,但還是由于太過形似佛像而招來如潮的負面評價。
整個過程更像一場笑話百出的鬧劇:事前論證不足,決策草率,個人意志作祟;這么高大的一尊“佛像”,花的是企業(yè)的錢,必定糜費甚巨,卻無人心疼;事件曝光后,急三火四地用圍布遮蓋,卻是捂一塊漏一塊,右手上的佛珠也被緊急除去,煞是怪誕難看。
好在公司的應對舉措不無可取之處:4月25日,龍華歡樂園官方網站聲明稱,目前正在對這座塑像進行修整,也歡迎網民和媒體提出修改方案。事件進展令人欣悅,僅僅隔了一天,4月26日,公司就發(fā)布公告稱,目前企業(yè)已經收到了500多條建議。
事情進展到這個地步,帶給公眾的無疑是快慰,并油然催生合理想像:公司準備認真梳理500多條建議,從中篩選出可行的修改方案。然而,匪夷所思的是,就在公司聲稱收到500多條建議的情形下,公司董事會專門召開的會議,形成的決議,竟然是將這個塑像徹底拆除。
事件之吊詭已遠逾常態(tài)思維:初衷既是修改,當不會僅僅想著一推了之。500多條建議,也定然不會集中提議“推倒”,很可能有著彌足寶貴的可行方案。不禁要問:難道只有推倒這一條可行?決議是怎么作出來的?決議經過了哪些程序?是什么人最后拍的板?以“一推了之”來回應公眾,且反復無常就發(fā)生在幾日之內,足證所謂“歡迎網民和媒體提出修改方案”的姿態(tài),更像是情急之下的“滅火”行為,是缺失真誠的胡亂應付,是在拿建議者開涮,是一種傷害。
想建就建,想拆就拆。已成事實的塑像鬧出了笑話,亟待“亡羊補牢”,對尚未進行的拆除必須慎之又慎,而不能一錯再錯。還有,即使“推倒”真的合理,對極可能繼之的“再建”也須進行嚴格的論證與規(guī)劃。據報道,拆除之后,將匯總各方面的意見,公司將科學嚴謹地制定新方案進行修建。這個“修建”指的是什么,難道還要塑一尊“佛像”?這樣一家公司,真的能夠合理“匯總”各方意見并制定科學嚴謹的優(yōu)良方案嗎?公眾在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