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老先生每日練字,自覺書法長進
海都閩南網(wǎng)訊 泉州在1600多年的歷史長河中,出現(xiàn)了不少影響至深的書法名流,有記載的名家就達數(shù)百。如,唐“字法不俗”的歐陽詹,宋四大書家之一蔡襄,明時稱作“南張北董”、與董其昌齊名的張瑞圖,以及明后的一大批書法名流,包括莊俊元、吳魯、弘一法師、林翀鶴、曾振仲、潘受、梁披云等。
而今,泉州加入中國書法家協(xié)會的有60余人,民間的老中青書法愛好者更多;尤其可喜的是,周末常常看到很多孩子正在埋頭練書法。
小伙自學拓碑 拓碑刻近200方
25歲的晉江安海人許著華,歷時一年多重走明代安海地界,用紙墨“搶救”碑刻近200方,寫下厚厚的《安平碑拓錄》,并集結出版。
許著華是安?!盎畹貓D”。兩年前,他就繪過一張《安海手繪地圖》,Q版漫畫風格,將古厝騎樓、紅磚灰瓦和安海小吃店鋪畫在一起,在網(wǎng)上風生水起。瘦瘦高高、說話直爽的許著華喜歡四處“游走”,流連于古鎮(zhèn)的歷史。期間,他無意發(fā)現(xiàn),安海石井書院重修時立的一塊明代碑刻與《安平志》所載碑文有出入。他還發(fā)現(xiàn),不少碑刻的字跡已難以辨認,“以后碑刻被破壞了,怎么辦呢?”
為此,他決定把散落各處的碑刻找來,把碑文“搬”到紙上,做成拓本。但這對許著華來說,更多的還是一種“美好愿望”——因為他對拓碑完全不懂,從未接觸過。此后,他上網(wǎng)找資料自學,對這個未知的領域越來越熟悉。
2009年后的一年多,許著華以明代安平為界,走訪了安平橋、龍山寺、靈源山、靈源寺、草庵、南天禪寺等各處的碑刻、摩崖石刻、匾額和楹聯(lián)。一些地方偏僻,他不得不經(jīng)常早上5點出門,次日凌晨才能回家。
他說,一般來說,拓一塊普通的碑刻要用1個多小時,字多的就要三四個小時。有時碑刻很高,還要爬梯子,為了拓星塔第三層塔面上鄭芝鵬(鄭成功叔父)撰書的《重建星塔小引》,他站在8米多高梯子上兩個多小時,下來時腿都麻了。
老人老巷“墨齋” 手寫對聯(lián)買者多
在中山中路鎮(zhèn)撫巷,有一家“墨齋”,聞名遐邇。這家書法老店,春聯(lián)、結婚聯(lián)、新居聯(lián)、祝壽聯(lián)等,應有盡有。
67歲的陳君浦和妻子吳瑩瑩一起經(jīng)營老店40多年。主要“業(yè)務”就是給人家寫對聯(lián)。平時,陳師傅負責寫,妻子則幫著打下手,給字繪金邊、裁紙什么的。
“一年下來起碼要寫4000張紅紙?!标悗煾嫡f,這兩年,越來越多人到店里來買聯(lián)。比起前幾年,手寫的聯(lián)比印刷的更有味道,更受歡迎。
陳師傅年輕時從廈門鼓浪嶼美院畢業(yè),專業(yè)是美術,又跟父親學書法,就開了這家店。這幾年,從泉州市文化局退休后,陳師傅就一心放在這“墨齋”上,一門心思給大家寫對聯(lián)。“這也算是服務群眾吧,不然普通人總覺得舞文弄墨離自己很遠,寫對聯(lián)真正是雅俗共賞?!标悗煾禈泛呛堑匦χf。
對于泉州申請“中國書法名城”,陳師傅很高興,他說:“閩南人對書法的興趣很大,現(xiàn)在不少家長都把孩子送去學書法,書法后繼有人。這和古城的歷史底蘊和宗教文化分不開,泉州人文薈萃、各書法宗派匯集,本身就有很大優(yōu)勢?!?/P>
培訓班祁老師 勤奮是最關鍵的
泉州歷史上,出過不少名家。泉州市書法家協(xié)會副主席謝連明說,明代張瑞圖就領一代風氣。張瑞圖老家在晉江青陽,擅長各種字體,草書尤佳。其次還有弘一法師,書法清淡簡靜,出家后以書法為工具弘揚佛法;弘一法師在文章中常提及“寫字”,而不用“書法”二字,可見大師,更強調(diào)書法的媒介性,“這也啟示我們,書法要多練多學”。
書法文化,多練多學,在如今的泉州也在不斷傳承,教習書法的人越來越多。
泉州市工人文化宮的百宏書畫院里,祁文華老師就是一位書法老師,耐心指導著小學生們練習硬筆書法。從上午9點到11點,2個小時的課程,孩子們都學得很認真。到下課時間,還有幾名學生拿著寫好的字讓祁老師過目,十分用心。
“電腦一普及,越來越多的人都不大會寫字了!”祁老師感嘆,孩子們應該從小學點硬筆書法,更有實用性。
祁老師是莆田人,對泉州打算申請中國書法名城很有信心?!叭菸幕滋N深厚,經(jīng)濟發(fā)達,宗教繁多,整體氛圍非常好”他說。書法需要一代代人接力,民間這些書法培訓班只是一個課外老師,書法還要看孩子個人的悟性,勤奮則是最關鍵的,書法要持之以恒。(本網(wǎng)記者 張帆 楊梅香 謝明飛 黃啟鵬 實習生 張凱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