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疫情防控需要,從8月2日起,武漢市青少年暑假社區(qū)托管項目全部轉為線上托管形式進行,孩子們每天通過“青春武漢”微信號,到點打卡、觀看課程視頻、和老師直播或留言互動、獲得積分,一天的“云上”托管過得充實開心。據團市委相關負責人介紹,2021年度托管項目分為市、區(qū)兩級托管室開展,注冊參與托管學生的總人數超過1.2萬人,線上托管注冊人數接近9000人,“其中約4000人是8月2日以后新增的,可見孩子們對線上課程的需求度和參與熱情很高”。
線上課程設置比往年更豐富、更靈活
本報記者登錄團市委官方微信“青春武漢”,點擊“暑假托管”即可進入“2021武漢市青少年暑假社區(qū)云托管”頁面,可查看課程安排表,其中暑假課程有紅色教育、榜樣力量、藝術暢想、家國情懷、黨史教育、創(chuàng)意美術、成長教育等幾大類別。注冊后,學生可通過視頻進行課程學習,對感興趣的課程還可進行多次回看。“這些課程很受孩子們歡迎,比如紅色教育課程共10講,累計觀看人數在13.9萬人次,幾乎每一位注冊學生都完整觀看過該系列課程視頻。” 團市委工作人員提到。
為引導孩子安全、快樂度過暑期,服務更多青少年,平臺還加開了公共課程,包括防疫守則、英雄的力量、珍愛生命預防溺水、暑假10課、12355自護課堂、名家推薦優(yōu)秀戲劇(曲)劇目等課程,非注冊用戶也可以觀看,目前有超過4萬人次的點擊率。
除了平臺的線上課程,各托管點還會加入一些直播課資源。在青山區(qū)冶金街道碧苑花園社區(qū)暑期托管點,原本計劃在8月中旬開展的四場線下課也以直播形式和孩子們見面,“11日上午是創(chuàng)意美術、14日和15日是傳統(tǒng)文化教育、紅色教育、成長教育課,孩子們的參與度很高。”該托管點負責人易巍介紹說,課程開始之前他就在家長群發(fā)布了課程通知,課后群里還經常掀起分享課后作業(yè)的高潮,“大家相互點評、點贊,孩子們學習的勁頭也足”。
“和去年相比,今年的線上課程更加豐富多樣,也更具趣味性、靈活性。”江漢區(qū)青教辦負責人程方利告訴記者,從區(qū)里收到的家長、學生留言、反饋情況來看,大家對課程的認可度和參與度都不錯。
收獲新知、玩轉暑假,家長孩子齊點贊
家長侯莉是一位12歲男孩的媽媽,她已是第三年送孩子參加暑期社區(qū)托管室。此前的線下托管,由她每天把孩子送至單位附近的江漢區(qū)西橋青少年空間托管室。“家中老人可以照顧孩子生活,但輔導作業(yè)、親子陪伴等老人難以完成,而且孩子在家容易受手機、電腦等電子產品的干擾,來社區(qū)托管室有集體學習的氛圍,孩子們之間還能一起玩,所以兒子參與的興趣度很高。”
2日轉入線上托管后,侯莉對托管課程進行了持續(xù)關注,“課程結合實際、寓教于樂,比如紅色教育、黨史教育課,通過一個個故事來講述歷史,孩子在收獲知識的同時提升學習能力、思考能力,兒子每一節(jié)課都認真看過了”。
線上托管的這段時間,家住青山區(qū)紅衛(wèi)路街八大家社區(qū)家長葉偉方則和孩子一起上過拼圖、手工、科學實驗課。“我會提前看課表,適合一起動手實踐的課程孩子很愿意跟我一起聽課。每堂線上課時間在15分鐘左右,也不用擔心因為看視頻而影響視力。”他說,兒子今年剛上小學一年級,正是培養(yǎng)自覺性和鍛煉注意力的年齡段,暑期雖然老人能看管孩子吃飯等日常生活,但在孩子的學習和習慣養(yǎng)成方面感到有些吃力,參與托管室正好可以合理安排孩子每一天的暑期生活,起到引導作用。
該托管點負責人馮雨婷說,線上托管和線下托管不同的是家長可以實時參與其中,“所以有適合親子互動的課程,工作人員會在群里發(fā)通知,提倡家長一起參與”。此外,孩子們參與的課程越多,獲得的積分也越多,榮譽感越強,勁頭越足。
家長曾微今年是第一次給孩子報名參加暑期社區(qū)托管室,“我也跟著聽了幾次課,手工課可以培養(yǎng)孩子的動手能力和獨立能力,紅色教育培養(yǎng)孩子的愛國情懷,通過實驗課可以收獲新知”。線上托管課程臨近尾聲,孩子還有些不舍。“他時?;乜聪矚g的課程視頻,感謝工作人員和志愿者的付出,孩子玩轉暑假,進步很快!” 登錄“青春武漢”微信號,孩子們注冊后即可進入線上課堂。
記者鐘磬如 通訊員武小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