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家各戶無論男女老幼都提著燈籠徐徐前進
昨日是正月二十,涵江區(qū)萩蘆鎮(zhèn)崇圣村又迎來了一年一度的圈燈鬧元宵。在這天晚上,每家每戶都手持燈籠,排成2公里長的隊伍,繞著全村走一圈,為新的一年祈福。海都記者當晚在現(xiàn)場了解到,這是山區(qū)特色文化民俗,早在1300多年前就開始了圈燈鬧元宵,現(xiàn)已被列入市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保護名錄。
千年鄉(xiāng)俗 時辰一到風雨無阻
昨日艷陽曬了一整天。黃昏甫近,涵江區(qū)萩蘆鎮(zhèn)崇圣村就燈火通明,這里正在醞釀著一場“游燈”大戲。海都記者來到崇圣宮時,女子腰鼓隊已經(jīng)在廣場上擺起了陣形,準備鑼鼓齊鳴。
沒過多久,圈燈游行正式開始,村民們點起火堆、點亮燈籠。領頭兩位村民是大家選出來的“福首”,他們手持龍頭和龍尾帶領著隊伍,身后的每位村民都拿了五盞燈籠,用鐵桿串聯(lián),形成一條紅色的長龍,他們穿過崇圣宮,走上村中的泥濘小道,繞著全村走一圈,最終再回到崇圣宮。
崇圣宮廟的一位老者邱先生介紹,崇圣宮建于隋末唐初,圈燈歷史從那時候就開始了,到現(xiàn)在已有1300多年,每年都不落下。
圈燈要走6公里 當晚也是“團圓日”
70多歲的村民老陳介紹,崇圣村有940多戶人家,圈燈時分成福崇社、福興社和福安社,圈燈時繞不同的線路,最終會合到崇圣村,全程大概6公里,前后要一個半小時。
老陳說,圈燈當晚就好像是大年三十,是團圓日,在外打拼的村民也會等到圈燈結束后再外出。此外,圈燈還有一層意義是,在正月十三到十七,宮廟的神座會被請到各社去朝拜,之后再抬回宮中,但隨行的“天兵天將”還在人間游玩,而通過圈燈將他們請回崇圣宮中。
儀式結束后,記者正要走出崇圣宮時,門口的幾位老人為記者送上兩個橘子。老人說,大家都要拿兩個橘子回家吃,這樣大吉大利。(記者 林養(yǎng)東/文 馬俊杰/圖 實習生 陳海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