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樂動手,同學們認真制作瓦片畫
多彩的瓦藝成為校本課程,年年傳承
惟妙惟肖的戲劇臉譜、飄逸瀟灑的書法、精彩的剪紙……全都匯聚在了四四方方的紅瓦上。新學期來臨,莆田涵江石庭中心小學“多彩的瓦藝”第二課堂正在開課,一件件精美的瓦片畫上墻,復活了古老的“紅瓦”。
“多彩的瓦藝”進課堂
莆田的紅磚建筑是閩系紅磚建筑的重要組成部分,懸山頂、燕尾脊、紅瓦房是主要建筑風格。“紅磚厝”的飄逸、古樸成為莆仙民居建筑標志性特點。
據了解,莆田現存有價值的“紅磚厝”僅200多處,涵江區(qū)34處,大部分坐落在石庭周邊。這些獨特的“紅磚厝”體現出勞動人民高度的智慧,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紅磚建筑歷史文化遺產的保護與傳承尤其重要。
為此,2012年起,石庭中心小學校長蘇玉華攜美術組與全體教師,根據地域特色,進行“多彩的瓦藝”課程開發(fā)。以傳統文化和鄉(xiāng)土文化為基礎,以現代藝術表現手法為手段,通過“彩”瓦設計、“飾”瓦片、“繪”瓦片,大膽試行。2013年秋,瓦片畫作為美術教育的內容正式列入校園校本課程開發(fā)內容,進入該校美術第二課堂。
“我們將這些古老的紅瓦,換成另外一種方式,保留下來。”蘇玉華校長說,希望大家重視莆仙紅磚厝文化。
紅瓦繪出家鄉(xiāng)美
據蘇玉華介紹,瓦藝教育是以“紅磚厝”中常見的“瓦片”“紅磚”為藝術創(chuàng)作素材,運用繪、雕、刻、印、粘貼等多種藝術手段加工、創(chuàng)作。
近年來,通過玩中學、玩中練、玩中創(chuàng)造,“多彩的瓦藝”提高了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培養(yǎng)了學生的想象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并提升他們對家鄉(xiāng)紅磚建筑歷史文化遺產的保護與傳承的精神。許多同學都愛上了這堂課。
“我們學校開展瓦繪興趣小組課程已經有幾年了,在這個課堂里我學習到了很多東西。原來在我們身邊的紅磚厝竟有著如此悠久的歷史,它們身上的花紋竟有著那么多的故事,讓我重新認識到它們的美麗。”石庭中心小學五年級的陳雪欽說,通過每一次課,她越來越喜歡瓦繪了,“老師教我們如何將美麗的剪紙展現在瓦片上,如何用精美的線條描繪我們的家鄉(xiāng)美。”(海都記者 黃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