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子學為何能走出國門,遠播海外?朱子學如何影響世界?構(gòu)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過程中,朱子學的哪些價值理念具有啟示意義?
10月18日,在朱子學與全球文明對話大會暨第四屆考亭論壇分論壇二“全球文明倡議下的朱子文化國際傳播”中,專家學者圍繞朱子文化的國際傳播,暢所欲言。
從13世紀起,朱子學就傳入朝鮮半島、日本、越南等國家,曾被奉為官方正統(tǒng)學說,推動漢字、儒學等元素逐漸成為東亞各國共有的文化基因。16世紀,朱子學相關(guān)著作開始被翻譯成西方文字并傳入西方世界,實現(xiàn)了在英語世界的“旅行”,成為孟德斯鳩、伏爾泰和萊布尼茨等西方啟蒙思想家以及近代康德、黑格爾等西方哲學家的思想淵源之一。
中共福建省委黨校(福建行政學院)教授李永杰認為,朱子學是中國的,也是世界的。朱子學走出國門、遠播海外,正是其跨地域文化感召力的體現(xiàn)。從歷史上看,朱子文化對周邊國家的影響都是以包容開放的姿態(tài)展開,并非將自己的價值觀和模式強加于人,也并未產(chǎn)生意識形態(tài)對抗,而是對方主動將朱子文化融入自己的社會和生活中。當前,要在平等互鑒、包容對話的基礎(chǔ)上,積極推動朱子文化走向世界。
國際傳播中,朱子學的哪些理念具有普適性?武夷學院朱子學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員張品端說,朱子提倡“天地之間,萬物之眾,其理本一,而其分未嘗不殊”,“理一分殊”含有文化價值平等的觀念,不僅可以貫通古今,也可以貫通中西。它推崇在不同宗教與文化的碰撞中求同存異,在“分殊”中求其“理一”,以開放的視野,堅持多元共濟、和而不同,讓不同的文明可以找到相接相處之道。
論壇現(xiàn)場,“對話”“多元”“相融”成為高頻詞。專家學者認為,朱子學的形成,是朱子不斷與湖湘學、浙學、江西陸學等學派討論的結(jié)果;朱子學在韓國、日本、越南等地的本土化,也離不開與當?shù)匚幕慕蝗跁?。在現(xiàn)場,延世大學哲學系榮退教授李光虎、韓國安養(yǎng)大學泰山學術(shù)院客座教授孫興徹分別介紹了朝鮮朱子學中的退溪、栗谷學派,深刻闡釋了朱子學“理一分殊”“多元一體”的特點。
當前,世界正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朱子學該如何與時俱進,與不同文明保持同頻共振,以包容和諧之韻繼續(xù)贏得世界共鳴?
北京外國語大學亞洲學院阿塞拜疆語教研室主任阿格申·阿利耶夫建議,隨著“一帶一路”倡議的推進,沿線國家的朱子學研究正在興起。要通過加強翻譯人才培養(yǎng)、建立術(shù)語數(shù)據(jù)庫、推動國際合作等舉措,讓朱子學的多語種傳播繼續(xù)成為連接中國與世界的文化紐帶。
尼赫魯大學中國與東南亞研究中心教授、國際儒學聯(lián)合會副會長狄伯杰說,當前,世界之變、時代之變、歷史之變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開,人類的利益、愿望和命運交織在一起,面臨共同的挑戰(zhàn),需要共同的解決方案。朱子對自我修養(yǎng)的強調(diào),對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看法,以及對推己及人、平等相待交往倫理的倡導(dǎo),都為種種不確定性提供了價值錨定。
香港朱子文化交流協(xié)會常務(wù)副會長唐德清說,面對不確定性,朱子學給出了“向內(nèi)求”的答案。朱熹強調(diào)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內(nèi)在關(guān)聯(lián),把個人與社會、家庭與國家視為密不可分的整體,把理與禮貫通起來,同時又注重日常的踐履功夫,這在今天具有非常積極的現(xiàn)實意義。
在論壇上,專家學者的對話緊扣中國之問、世界之問、時代之問,不斷探索朱子學的當代表達,致力于使多元觀點在開放交流中形成“和聲”。他們在交流中不斷勾勒出共識——只有基于相互尊重、理解包容、協(xié)商合作、互利共贏的“和合”之路,才能推動人類文明在相互尊重、合作共贏的軌道上行穩(wěn)致遠。(記者 謝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