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日,曾文財在河邊筑堤
閩南網(wǎng)11月12日訊 一把鐵锨、一把鐵耙,93歲的陜西省寶雞市鳳縣老人曾文財21年如一日,一次次修筑被洪水沖毀的河堤,目的是護住開墾的田地。這位飽經(jīng)風(fēng)霜的老人用粗糙的雙手滾動著碩大的石頭,頑強地演繹出一段“愚公筑堤”的佳話。
兒子:
“老爺子剛吃完飯又到河邊搬石頭了”
曾文財?shù)募以邙P縣黃牛鋪東約4公里一個被稱作廟溝的山溝,三岔河從屋前流過,匯入嘉陵江。
11月6日,記者進屋沒有見到老人,老人50歲的兒子曾得元正準備吃飯,他指著屋門口不遠處的一處河灘地,“老爺子剛吃完飯又到河邊搬石頭去了?!表樦迷闹敢疑暮訛┻?,一個佝僂著背的人影在隱約移動。
對于老父親執(zhí)著二十幾年修筑河堤的事情,兒子曾得元說:“老爺子要干啥,誰也管不住?!泵劝l(fā)修河堤的念頭是1991年7月,當時一場大暴雨引發(fā)三岔河猛漲,沖毀了河邊3畝多田地,地里種的菜全被沖沒了。于是曾文財立志要修一條河堤,護住開墾的農(nóng)田。
村民:
“只要不下雨雪,河堤邊總有他搬石頭的身影”
“老父親愛土地,也特別珍惜糧食,那是受過苦難的人才有的習(xí)慣。”曾得元說。于是從1991年開始,72歲的曾文財開始了他21年“愚公移山”般的筑堤生活。一般早晨天一亮,老人就扛上工具下河邊。村人說:“只要不下雨、不下雪,河堤邊總有他撬石頭、搬石頭的身影?!?/P>
河堤終于筑起來了,可是沒過幾年,辛辛苦苦壘砌的“工程”還是被一場大水給沖了。老人不甘心河堤被毀,計劃再次“動工”。曾得元不忍看著老父親一人勞碌,便招呼一幫人用鐵絲網(wǎng)裝石頭的辦法砌河堤,想著河堤砌好了父親就不用忙活了??墒牵募镜娜砗诱f漲就漲了,用鐵絲網(wǎng)固定的河堤還是沒經(jīng)得住洪水的考驗,河堤再次被毀。
老人:
“啥困難都攔不住我,河堤毀掉可以從頭再來”
“村里的人都說我父親堅強得不得了,要不是他修筑的河堤,附近開墾的農(nóng)田還不知要被沖毀多少次呢!”經(jīng)過幾修幾毀之后,曾文財還是固執(zhí)地扛起工具?!爸虣?quán)當鍛煉身體,人老了喜歡干啥就讓他去干吧!”曾得元在父親的背影中讀懂了老人的堅毅情懷,最終沒再阻止父親,“已經(jīng)90多歲的人啦,吃肉還能吃一盤,每天還要喝點酒。除了耳朵背,身體依然硬朗?!?/P>
曾得元說:“父親總是說,啥困難都攔不住我,河堤毀掉可以從頭再來。”
11月6日,剛落過一場雪的河堤邊有些濕潤,正在彎腰抬石頭的曾文財發(fā)現(xiàn)有人到來起身觀望,用濃郁的四川口音問道:“你是哪一位?”
和老人寒暄,耳背的他聽不見一個字,而后又轉(zhuǎn)身去擺弄一塊大石頭。石頭太大太重,他彎下腰,粗糙的雙手搬起石頭一角,咕隆一聲石頭翻過身去,離河堤近了一點……(華商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