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書迷吐槽的情節(jié)改編,今何在解釋:“我寫《悟空傳》的時候,不在乎書能不能賣出去,不在乎別人怎么看,那個時候是任性的,但是現(xiàn)在做一部電影,不是你自己投錢,你不能想拍成什么樣就什么樣?,F(xiàn)在這個樣子是老少咸宜的。”今何在承認(rèn),從2000年初創(chuàng)作“天蓬”與“阿月”、“悟空”與“紫霞”等故事,到今天影片上映,已經(jīng)過去了17年,受眾群體發(fā)生了很大變化,但是“西游”主題創(chuàng)作本身“勵志”“成長”等元素始終沒有變。
《悟空傳》導(dǎo)演郭子健則回應(yīng)稱,“從第一天就知道書迷會罵”,“但我們?yōu)槭裁匆貜?fù)17年之前的東西?我從來沒有違背過《悟空傳》的精神,只是情節(jié)不一樣。”他認(rèn)為,小說《悟空傳》之所以會受到如此多人的喜愛,是因為每個人看到《悟空傳》的時候都能看到自己的青春。
“孫猴子”常帶來
可觀的流量和收益
作為一個“超級IP”,《西游記》的故事被改了N次,這些年以《西游》IP為主體、以孫悟空為主角的影視劇,締造不少票房奇觀,貢獻(xiàn)不少行業(yè)話題。因此,也有說法是,“西游記”已成為國產(chǎn)電影第一IP。
除了正在上映的《悟空傳》外,還有多個版本的“西游故事”在路上:以“女兒國”故事為藍(lán)本的作品就有電影《西游記·女兒國》《西游記之女兒國奇孕記》《春光燦爛豬八戒之情迷女兒國》和網(wǎng)劇《女兒國》等。
為什么孫猴子會“年年見”?首先,對觀眾來說,這個故事十分熟悉,而且承載了大量的情懷,把《西游》故事搬上銀幕,基本能達(dá)到“老少咸宜”、最大限度吸引觀眾走進(jìn)影院的目的。
此外,對資本來說,“孫猴子”常常帶來可觀的流量和收益。自從2013年《西游降魔篇》狂攬12.48億元票房之后, “西游IP”儼然成了票房保證:《西游伏妖篇》收16.56億元,《西游記之三打白骨精》總票房12.01億元,《西游記之大鬧天宮》總票房10.46億元,《西游記之大圣歸來》總票房9.54億元,此外還有《大話西游3》《大鬧天竺》等天馬行空的改編之作……在這樣的市場環(huán)境下,改編《西游》、派出猴子來“吸金”,儼然成了資本最保險、最容易達(dá)到收益最大化的捷徑。(記者 莫斯其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