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jù)了解,此次專場參展作品均以200萬元人民幣起拍。比如其中的《單戀》,意向價為200萬,遠(yuǎn)低于同平臺丁墨、唐缺等國內(nèi)流量作家的作品,比如丁墨《征服者的欲望》意向價是550萬,唐缺的《九州·輪回之悸》意向價為680萬。
林紅英透露,“買方主要看制作成本,一般版權(quán)價格占到制作成本的5%-8%。所以,相對國內(nèi)(IP)來講,(東野圭吾IP的)性價比還是很高的。”目前意向買家出價,基本在300萬元左右,吸引的也都是比較理性的購買方。
林正豪也覺得,“日本的IP相對比較合理,不像國內(nèi),一個類型火了,同類IP會開出一個天價。”
耗時半年拿下IP
沒想到開發(fā)的難度還不小
盡管還買得起,但實際購買版權(quán)的過程,還是讓出手的影視公司感到不同以往的“顛覆”。
林紅英介紹,日本作家出版的作品,版權(quán)屬于出版社,“但最后確定合作的,一般都是作者本人。”
“購買日本版權(quán),都需要先提交企劃案。企劃案包含‘為什么要購買這個版權(quán)’、‘打算怎么改’、‘開發(fā)周期到多久’等問題。詳細(xì)的企劃案交上去,再由版權(quán)方提交給東野圭吾老師,最后由東野圭吾老師來定合作公司。”
“但是日本推理小說人性剖析深刻,人物陰暗。”她分析道,“東野圭吾的作品改編起來,難度會比較大。”所以,云萊塢作為一個版權(quán)平臺,本身在IP選擇上,也會規(guī)避一些在本土化改編及審查上較難操作的作品。
林正豪顯然也意識到了這個問題。“在三觀和題材上,以積極元素為主,而且故事還是要以愛情為核心,再帶上一些懸疑燒腦的劇情。這樣的作品改編起來會比較容易。”因此,他最終相中了《綁架游戲》。
然而,《綁架游戲》的IP購買,最后也耗費了半年時間來溝通,才達(dá)成合作。這樣漫長的周期,在國內(nèi),往往一部劇都拍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