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城》在國內(nèi)上映時,該片導(dǎo)演張藝謀曾放下豪言,稱至少有10億海外觀眾會看這部影片。該片出品方之一樂視影業(yè)的張昭也曾宣布,《長城》是中國電影走向世界邁出的第一步。然而,隨著該片在北美的上映,這一步卻邁得有點艱難。
上周五正值美國“總統(tǒng)日”三天長周末,《長城》在北美3325家影院上映,上映當天收獲590萬美元票房,首周末收入票房1810萬美元,在上映新片中位列第三,不敵《樂高蝙蝠俠大電影》《五十度黑》。目前,該片的累計票房已達2165萬美元。不過,該片成本達1.5億美元,與國內(nèi)首周末票房達到4.7億元的票房相比,這一成績并不理想。
就口碑而言,該片也引起了較大爭議。一些媒體認為,特效是該片完成得較好的部分。電影雜志《村之聲》評價:“作為純粹的視效大片,影片很華麗。它雖然是大公司發(fā)行的影片,但是卻充滿了源源不斷的創(chuàng)造性,那些孤注一擲、錯綜復(fù)雜的動作場景帶來了一種華語奇幻動作片的觀感。”《電影舞臺》雜志稱贊該片“是由扎克施耐德執(zhí)導(dǎo)出來的《魔獸》與《最后的武士》的混合版”,而且“比它們都要好”。
不過,更多人對該片給出了負面評價。《滾石》雜志的影評人撰文表示,該片“真是令人失望,中國的電影大師張藝謀和好萊塢一線影星馬特·達蒙居然拍出了這么一部徒有華麗外表的二流作品”。目前,該片在IMDB的評分只有6.3分。在爛番茄網(wǎng)上,該片好評率只有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