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8月王寶強婚姻破裂等一系列事件席卷網(wǎng)絡,私人事件上升到了公眾平臺,社會輿論對王寶強的道德站隊與發(fā)力聲援迅速成為一種政治正確,彼時還未殺青的《大鬧天竺》赫然成為人們?yōu)槠浔甲吆籼?、吶喊助威最佳契機。當時,無數(shù)的粉絲或同情王寶強的看客發(fā)出了要為其“貢獻”票房的呼聲,支持其事業(yè)。
毋庸置疑,公眾這種“道德善良”對于《大鬧天竺》的票房是有一定助力的。雖然王寶強本人似乎并不愿意依靠這股助力達到成功。
“我希望大家看待《大鬧天竺》這部電影的心態(tài)是純粹的。”他曾經(jīng)對媒體表示:“我希望觀眾是真心喜歡它(《大鬧天竺》),不是同情我、可憐我。你要是這樣,寧愿你別買票,不要來看,我追求的不是票房。我就是完成一個心愿,證明自己還是站起來了。”
而拋開其他帶有感情色彩的因素,單純從電影作品來看,《大鬧天竺》這一步走得并不是十分順暢。
電影中邀請了黃渤、陳佩斯、朱時茂客串,并且以六小齡童為附加彩蛋作為驚喜,輿論層面保有的同情分與老牌喜劇演員特有的情懷優(yōu)勢,使得這部電影上映前在觀眾心理預期中擁有相當?shù)暮酶卸?,換句話說,觀眾期待這部電影。從亮眼的預售成績與想看指數(shù)就能窺見一斑。
但是水能載舟,亦能覆舟。
《大鬧天竺》上映后電影質(zhì)量上的硬傷比任何時候都迅速的點燃了觀眾手里的火把,差評以洪水猛獸之勢撲向電影。從2016年電影大盤的回落就能看出,觀眾對于大片并不是全然買賬,反而有了近乎激進與苛刻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