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淼這樣解釋男主角在電影開頭的心理狀態(tài):“生活步入正軌,正處于家庭穩(wěn)定、工作平穩(wěn)的時期,未來二十年的生活一眼就能望到頭,這對于一個身體正在衰老但心理還年輕的人來說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這時候突然聽說身邊有位年輕朋友去世了,就會想為什么要辛苦工作,為什么不能好好享受生活,不能再這么平淡下去了。”在兩位編劇看來,這個人物覺得生活已如一潭死水,這時候正需要外界的刺激,“很多中年男人在這個時候思想會開小差,想從這種平淡生活中跳出去尋求新鮮刺激的東西,說得實在點,就是開始作死了。經(jīng)歷了一場春夢,最后才會看清楚究竟是誰能一直陪在自己身邊,這與個人的愛情觀是有聯(lián)系的。”
雖然選擇了喜劇的“外包裝”,但于淼和李瀟仍然想揭示一些社會問題,“我們想探討一下中年男人如何面對平淡期。其實無論男女都會遇到這個問題,誘惑是無處不在的,只不過在面臨誘惑時有不同的選擇。”他們希望觀眾看完除了哈哈一笑,還能思考,當(dāng)家庭面臨這類困惑時該如何應(yīng)對。
“放下男女對立的想法,多一些理解”
盡管《情圣》票房一路飄紅,但許多觀眾尤其是女性觀眾認(rèn)為電影有些“三觀不正”,“連續(xù)不斷會錯意、表錯情的意淫套路,對女神、糟糠妻和女老總過于片面武斷的直男印象模式,把渣男嘴臉詮釋得淋漓盡致。”還有人認(rèn)為電影中渣男回頭女人就要原諒的套路,很像之前的《夏洛特?zé)馈?,是一種非常“直男癌”的視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