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幣最迷人的地方就是挖礦了。為什么挖礦這么迷人?因為挖礦能獲得比特幣唄。我寫這篇文章的時候比特幣的價格是3900美元,如果能挖到一個區(qū)塊,就能獲得48750美元的挖礦收入和約6000美元的交易手續(xù)費收入,這不是非常迷人嗎?
那么到底什么是挖礦呢?礦工又如何通過挖礦獲得比特幣的呢?這就需要從比特幣區(qū)塊鏈系統(tǒng)采用的PoW(工作量證明)共識機制說起了。
PoW(工作量證明)共識機制
先講一個故事:
有一個村子,這個村子里很多事情都需要大家一起決策。比如某天,村長需要全體村民一起決策今天中午村里的大食堂是包餃子還是搟面條。
通常,我們能想到的方法就是投票----每個村民一票,少數服從多數。但是有些村民并不想在食堂吃飯,所以他可能就會把票送給別人,這樣就有可能會導致不公平,在食堂吃飯的大多數人可能沒有實現(xiàn)他們的愿望。
于是村長換了一種辦法,他在10點50的時候,用大喇叭給全體村民廣播:“大家來選擇食堂中午是做餃子還是做面條,想來食堂吃飯的人,就去食堂門口推那個巨大的石頭,到了11點整,石頭被推到了大門東邊,中午就吃餃子;推到了大門西邊,中午就吃面條。”
于是想去食堂吃飯的人,就跑去推石頭了。出力多的人群最終實現(xiàn)了自己的愿望,出力少的人群也心甘情愿,因為村里一直都是這樣的規(guī)矩。
這個故事講了一種實現(xiàn)人群共識的方式,我們可以叫它“工作量證明機制”。利用出力的多少,來證明自己的選擇意愿。
在這個系列的第一篇文章里,我們講到了區(qū)塊鏈系統(tǒng)能夠讓所有人的賬本保持一致。這種讓所有節(jié)點數據保持一致的機制,我們稱之為共識機制。采用不同的共識算法,能夠實現(xiàn)不同性能的共識效果,其最終目的都是保持數據的一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