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那蕨菜致癌的可能性有多高? -
我們先來看看蕨菜的實際致癌確切程度。首先來看看國際癌癥研究機構IARC(International Agency for Research on Cancer)對于蕨菜的評級。蕨菜在這里被歸為【2B級】,即:對人類可能致癌。
具體而言,2B級致癌物的評判標準為:
A、沒有足夠證據(jù)表示該物質(zhì)對人類有致癌性,但有充分證據(jù)表示該物質(zhì)對動物有致癌性;
B、或?qū)θ祟惖闹掳┬杂幸欢ㄗC據(jù),對動物的致癌性有較強的證據(jù);
C、有證據(jù)證明機制上可能致癌,但沒有臨床證據(jù)。
請注意,這里的評級對象是蕨菜,而不是原蕨苷,單純原蕨苷的致癌評級其實更低——只屬于3級,即:
A、沒有足夠證據(jù)說明該物質(zhì)對人類以及對動物是否有致癌性;
B、或者雖然該物質(zhì)對動物有致癌性,但有充分證據(jù)證明它對人體不會產(chǎn)生相似的作用。
原因如前文所述,蕨菜里含有除了原蕨苷以外的其他若干種致癌物質(zhì),其中既有致癌物,也有促癌物。
光看世界權威機構的評級,似乎還難以獲得感性的認知?,F(xiàn)在我們來看看日常生活中還有哪些我們熟知的東西“有幸”和蕨菜一同被列為2B級致癌物?
一看真是大開眼界:目前竟然有多達200多種!其中與生活最為貼近的有:咖啡、燒烤、油條、臘肉、泡菜、腌菜、手機輻射、汽油、柴油等等……
看到這里,有人或許會如釋重負哈哈大笑,然后打算連續(xù)狂吃10年蕨根粉了。
且慢!不要忘記致癌物的致癌強度離不開攝入劑量。
就算蕨菜只是2B級致癌物,長期大量地饕餮,畢竟還是可能會增加癌癥的風險。反之,即便是極偶爾地吃下一小口1級致癌物,比如霉變大米和花生中大量含有的黃曲霉毒素,也沒必要擔心自己得癌到茶飯不思。
一些喜歡打破砂鍋問到底的朋友或許很想知道:那么怎樣才算是大量進食蕨菜呢?
由于蕨菜致癌性不存在閾值,所以無法給到一個明確的答復,但是前文提到過經(jīng)口投喂大鼠蕨菜的實驗——若把投喂給大鼠并引發(fā)惡性腫瘤的量換算到人類身上,則相當于讓一個人每天吃350克到3.5公斤蕨菜,連續(xù)吃上20年的劑量。
而且,蕨菜若經(jīng)過加工處理,所含致癌物質(zhì)的濃度雖不會完全消失,但還可以進一步大幅度降低。
在這方面,代代相承的傳統(tǒng)烹飪文化總是熠熠生輝。中國人尤其幸運,我們的飲食文化一般不喜歡生食,對于蕨菜也一樣。
當然了,生鮮蕨菜本身就有一種難以名狀的苦澀味道,生吃很難下口。
原蕨苷等蕨菜中所含有害物質(zhì)原本就化學性質(zhì)不穩(wěn)定,遇到高溫水煮便會開始分解,在中國人浸泡、漂焯、蒸煮、煎炒的絕妙廚藝之下,更是哀鴻遍野、大量地土崩瓦解——但需要特別小心的是,浸泡漂焯留下的水千萬不要當飲用水喝下,一定要倒掉。
同樣具有悠久蕨菜食用歷史的東鄰日本也有自己的絕活,那就是傳統(tǒng)的“灰汁抜き”法。所謂“灰汁抜き”就是將重曹(即蘇打粉)溶于水中來浸煮蕨菜。通過這種方式處理過的蕨菜,有害物質(zhì)至少可以比原來降低三分之二,而且口感也更好。
下面,分享一下這種做法,非常簡單,有興趣的朋友不妨嘗試:
1、將蕨菜置于寬敞大鍋里一根根排齊,倒入蕨菜重量 1% 的蘇打粉。
2、倒入沸水直至蕨菜被充分淹沒。
3、上蓋、直至冷卻。
4、清洗、再大量倒入水,即可取用,剩下的每兩天換水一次則可存放一周。
來源:益陽美食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