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12月27日電 題:全球反恐 路在何方?
中新社記者 韓儀 馬佳佳
2016年,恐怖襲擊在全球范圍頻發(fā),阿富汗、伊拉克、敘利亞等依舊飽受恐怖主義之害,比利時、德國、法國等歐洲國家不再是遠離恐襲的凈土,甚至有評論認為2016堪稱“恐怖之年”,恐怖主義已成為人類公敵。2017年,全球反恐路在何方?
中東反恐 徹底鏟除仍需時日
在多國聯(lián)合反恐行動打擊下,極端組織“伊斯蘭國”在中東的地盤大幅縮水。伊拉克軍事重鎮(zhèn)拉馬迪、費盧杰,敘利亞最大城市阿勒頗等相繼被收復。中東反恐的“節(jié)點性”進展提振了國際社會繼續(xù)打擊恐怖主義的信心。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中東研究中心主任李國富表示,“‘伊斯蘭國’已經(jīng)是強弩之末,擴張勢頭已經(jīng)消失。從物理上鏟除、消滅、圍剿它只是時間問題?!钡c此同時,其煽動力不可小視,加之宗教矛盾、教派沖突、大國博弈以及全球發(fā)展失衡、貧富差距懸殊等深層次因素長期交織,打擊“伊斯蘭國”變得更加復雜。
李國富指出,要徹底鏟除“伊斯蘭國”的流毒和影響,不是僅通過軍事手段就能達到的,更主要的是要消除其思想根源及滋生土壤,而這需要相當長的時間。
中國現(xiàn)代國際關系研究院反恐專家李偉表示,盡管中東反恐取得進展,但2017年國際反恐的焦點應當依然集中在伊拉克和敘利亞,直至“伊斯蘭國”所占領土及所控制城市全部收復。
恐襲泛起 戮力同心防治并舉
2016年,歐、美、亞、非多個地區(qū)成為恐襲“高發(fā)區(qū)”,而歐洲更有淪為暴恐肆虐“重災區(qū)”的趨勢。
從法國尼斯到美國奧蘭多,從德國柏林圣誕市場遭沖撞到俄駐土耳其大使遇刺,今年的暴恐事件呈現(xiàn)出多樣化特點:襲擊形式既包括“獨狼式”偶發(fā)襲擊,也包括有組織、有規(guī)模的恐襲;襲擊目標既包括外交官這樣具有政治意義的個體,也包括人群聚集地的平民;襲擊性質既有恐怖組織的直接行動,也有本土極端勢力的策動參與。
隨著“伊斯蘭國”在敘伊戰(zhàn)場上失利,該組織改變策略,策動其支持者以當?shù)亍败浤繕恕?大量民眾往來或聚集場所)為重點襲擊對象。一些恐怖分子潛回本土,成為防范恐襲的新風險點。同時,恐怖組織以互聯(lián)網(wǎng)為傳播平臺,通過網(wǎng)絡招募人員、策劃襲擊,構成嚴重威脅。針對這些趨勢和特點,2017年,國際社會應加強互信協(xié)作,情報共享,完善預警機制,探索以新手段應對恐怖新威脅。
形勢嚴峻 合力反恐任重道遠
面對2016年恐怖勢力呈現(xiàn)出的全球化、碎片化、網(wǎng)絡化特點,加深合作成為打擊恐怖主義的國際呼聲。但是專家也指出,由于長期受大國博弈、地緣形勢、利益摻雜等因素影響,國際反恐合作短期難以形成有效合力。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專家崔洪建指出,在國際恐怖主義活動肆虐的大背景下,如果不能加強對全球局面的管控、加強全球范圍內的國家間反恐協(xié)作,單獨某個國家即使施行再嚴厲的反恐措施也難以獨善其身。
針對國際聯(lián)合反恐存在的難點,北京大學國際關系學院教授王聯(lián)分析稱,一些國家在針對恐怖主義問題上存在雙重標準,一定程度上阻礙了國際社會打擊恐怖主義的成效;另一方面,大國利益盤根錯節(jié),聯(lián)合打擊恐怖主義和極端勢力的力度遠遠不夠,國際反恐形勢依然錯綜復雜。
李國富也坦言,國際反恐的背后摻雜著大國利益和地區(qū)各種矛盾,某些國家還意圖借反恐實現(xiàn)其他私利。雖然外界對恐怖主義的認識越來越深刻,但國際反恐收效并不明顯??梢灶A見,2017年國際社會的反恐任務仍然艱巨,需要全球同仇敵愾的堅定決心和切實行動。(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