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發(fā)收集整理吟嘯文化資料
2010年,因為身體問題,蔡天國卸任管理員一職,“本來聘期還有2年,可是身體不允許了。”雖然沒能像從前那樣每天都去橋邊走走,但在家休息的蔡天國也不閑著,他時刻關(guān)注著吟嘯橋周邊的變化。
2010年,因城市建設(shè)需要,原吟嘯橋所在的加沙、草田尾、下坂、陳塘等原雙溝(吟嘯鄉(xiāng))的村落紛紛拆遷安置他處,吟嘯橋被保留了下來,但吟嘯橋旁邊的吟嘯宮卻變成了綠地。“泉州歷史上有名的‘千年三吟嘯’,指的便是這里的吟嘯橋、吟嘯宮和吟嘯鄉(xiāng)??上?,現(xiàn)在人們只能看到吟嘯橋。”蔡天國的心里一直有個愿望,那就是能夠恢復(fù)吟嘯宮,讓吟嘯文化更為完整。
“這是1983年6月晉江政府立的晉江首批文物保護單位石碑,石碑旁邊就是原來吟嘯宮的舊址,原來的地基還在。”在蔡天國的指引下,果然,在橋的南端,兩條石頭地基清晰可見,地基旁邊一叢竹子郁郁蔥蔥。“這叢竹子在我出生之前就有了,一直都是這么郁郁蔥蔥充滿生機,和原來的吟嘯宮是一道美麗的風(fēng)景。”
2016年,身體好轉(zhuǎn)的蔡天國開始重新收集整理吟嘯文化相關(guān)資料,“吟嘯文化不單只是吟嘯橋,還有吟嘯宮及吟嘯鄉(xiāng),以及由它們延伸出去的相關(guān)文化。”蔡天國拿出厚厚一疊資料,這些都是他辛苦收集整理出來的近2萬字的材料都是關(guān)于吟嘯文化的,里面有關(guān)于“三吟嘯”的建筑細節(jié)描述、文史資料,也有民間傳說,以及他找人設(shè)計的吟嘯文化長廊圖紙。
“我已經(jīng)81歲了,費心整理這些就是希望能夠弘揚歷史文化傳統(tǒng),維護吟嘯文化美名。”在蔡天國看來,如果能夠重建吟嘯宮,那么必然能為晉江增添一處文化景觀。“吟嘯橋是文保單位,周邊的九十九溪正在建設(shè)田園景區(qū),如果能把吟嘯文化增加進景區(qū),必然能增加景區(qū)的歷史文化沉淀和厚度。”蔡天國翻出十幾米長的圖紙,一臉向往。
如今,蔡天國正積極推動吟嘯文化研究會的成立,“有很多人和我在一起努力,希望將來有更多的人了解‘千年三吟嘯’的歷史,可以再見吟嘯橋吟嘯宮并存的美景。”
(記者 黃海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