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際能力:
喜歡與小朋友一起玩游戲;在大庭廣眾之下沒有怯生感;常常要求去幼兒園或一些公共場所玩耍。
內(nèi)省能力:
非常愿意扮演各種角色,喜歡編造故事;會把自己的行動和感情聯(lián)系在一起;能夠準確判斷自己能干什么或不能干什么。
觀察能力:
隨著注意他人的情緒變化能感覺到他人什么時候傷心或高興;喜歡扮演各種角色和編造故事;第一次見到某人就會說道:“他使我想起了某某。”
加德納給父母一個忠告:
判斷寶寶的智能特長不是通過簡單對話、交流就能實現(xiàn),也不是靠紙和筆的測試實現(xiàn),必須在具體的活動、交往中,從各方面、各角度仔細觀察才能準確理解和把握寶寶的智能特長。
為了獲得對寶寶的正確形象,建議父母將上述行為特征分門別類之后加以擴展,設計出一個方便觀察的時間表(可以設計為每次5~10分鐘,每天幾次,持續(xù)2~3星期等),并在幾個不同的環(huán)境和活動中全方位觀察寶寶,而不僅憑主觀判斷。
除此之外,你也可以問寶寶對自己的優(yōu)點是怎么認識的。有些寶寶在評估這些領域時,會變得相當坦白和易于理解,他可能會說:“我閱讀比其他小朋友厲害”,“我容易交新朋友”,“每個人都喜歡我”。當然,有時寶寶會被問題難住,這沒關系,只要加以適當引導和協(xié)助,寶寶通常會積極配合的。
還有一個判斷方法是從很了解寶寶的人那里聽取意見,如老師、爺爺奶奶、姥姥姥爺?shù)?,你甚至可以為了這個目的請專人特別觀察寶寶。
美國兒童教育家推薦的一個實驗,可以成功地協(xié)助父母客觀觀察寶寶。首先,拿一張紙,寫下常用來描述寶寶的詞匯或言語。其次,將這張紙撕毀丟進培養(yǎng)垃圾桶。最后,謹慎地思考你的寶寶,努力把先前的了解和判斷擱在一邊,當寶寶進行正常的每日活動時,嘗試以全新的眼光觀察他,完全拋開先入為主的看法,搜尋那些使寶寶顯得獨特的積極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