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jù)英國媒體《衛(wèi)報》網(wǎng)站近日報道,最新數(shù)據(jù)顯示自我傷害行為在英國兒童中大幅上漲,但很多兒童仍未能接受心理健康援助。
部分兒童會習慣性地摩擦手臂,這能讓他們減輕壓力。另一些孩子的方式則是用頭撞墻,或拉扯頭發(fā)。心理健康專家蘇珊妮·斯基特(Suzanne Skeete)補充道:“小學生們還會撕咬、抓撓、拳擊自己,也會扇自己耳光,來自我傷害。”
有些孩子從三歲起就有這種行為,蘇珊妮表示:“他們長大后,就會用削筆刀或是玻璃來傷害自己,只是為了擺脫壓抑的感覺,肉體的疼痛能夠讓他們暫時逃離心理創(chuàng)傷。”
年齡很小的孩子也會傷害自己,通常人們不會注意到這一點,而根據(jù)蘇珊妮的經(jīng)驗,“越來越多的幼齡兒童曾經(jīng)傷害過自己,而人們看到的很可能只是冰山一角。當傷害行為沒有危及生命之時,大部分家長和學校都不會主動尋求心理治療。”
根據(jù)NHS最新數(shù)據(jù),英國小學生中自我傷害的行為在快速增長。過去五年內(nèi),3至9歲兒童傷害自己后入院治療的人數(shù)增長了27%。與此同時,教師們也在努力減少這種現(xiàn)象的發(fā)生,56%的校長認為這是一項極其“艱難”的工作,而相關醫(yī)療服務和預算一直都遠遠不足。
雖然英國政府承諾加大對兒童心理健康建設的投資,但在有些地區(qū),2017年平均每名兒童能夠獲得的相關資金不足10英鎊(約合人民幣90元)。
兒童心理醫(yī)師格特魯?shù)?middot;威爾遜(Gertrude Wilson)認為,必須盡早對這些行為加以引導和干預,教師們可以幫助孩子解決問題,避免他們嘗試自我傷害。蘇珊妮則希望所有小學教師都能接受相關訓練,及時識別兒童自我傷害的傾向,并且采取有效措施:“教師們不要讓孩子感到羞愧,他們只是在發(fā)泄情緒,這并不是做了一件錯事,只是方式有無,大人們需要做的是讓他們冷靜下來,檢查他們是否受傷。”
兒童保護組織YoungMinds發(fā)言人湯姆·馬德斯(Tom Madders)也認為,學校需要獲得更多支持,以兒童福利保證處于教育體系中的首要位置,他說:“即使是年齡很小的孩子,也會面臨著種種壓力,包括學業(yè)上的、校園欺凌、外貌和身材以及缺少幫助。有些孩子在家也有壓力,包括家庭暴力、被忽視或是家人離世。這些都會對他們的成長產(chǎn)生重大影響。”